摘要
目的 评价开胸手术使用氟比洛芬酯、曲马多、芬太尼预防停用瑞芬太尼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肺大泡及单纯肺叶切除术60例,年龄25-54岁,ASAⅡ-Ⅲ级,体重43-65kg,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FA)组,曲马多(TR)组和芬太尼组(FN),每组20例,于手术结束前20min,对各组静脉推注FA组氟比洛芬酯1mg.kg-1,TR组曲马多2 mg.kg-1,FN组芬太尼2μg.kg-1,在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比较3组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的时间以及清醒时、拔管后5min的 MAP、HR、RR、SpO2;拔管后5min行口述镇痛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躁动评分。结果 FN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较FA组,TR组明显延长(p<0.01),镇静评分FA组,TR组高(p<0.05)。FN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较其他两组延长(p<0.05),但FA组与TR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围拔管期镇痛评分、MAP、HR、RR、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FA组呛咳率较其它两组高(p<0.05),三组患者未见明显躁动。结论 手术结束前20-3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曲马多、芬太尼都能有效防治停用瑞芬太尼后引起的术后急性疼痛,应以安全,有效的原则来合理选择使用药物。
关键词:瑞芬太尼 急性疼痛 预防 氟比洛芬酯 曲马多 芬太尼 麻醉
责任作者及联系方式:唐天云:Email:tangty1@hotmail.com
瑞芬太尼为新型超短效阿片μ受体激动剂,有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短和可控性好等特点[1],广泛用于临床。由于其代谢机制独特,被非特异性水解酶持续水解,停药后作用消失快,术后可快速苏醒而镇痛作用也随之消失。疼痛导致应激反应,躁动,使苏醒期意外的发生率增加,甚至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反应[2]。因此需要在停用瑞芬太尼前给予镇痛治疗。本文拟观察三种不同种类镇痛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1.资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与分组
择期行肺大泡及单纯肺叶切除术60例,年龄25-54岁,ASAⅡ-Ⅲ级,体重43-65kg,术前无精神或听力障碍,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无高血压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病史,未使用过镇痛药,无肺部感染,术前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根据停用瑞芬太尼前静注药物不同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FA)组,曲马多(TR)组和芬太尼组(FN),每组20例。
2)麻醉方法
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道。吸氧5L.min-1,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诱导:静注阿托品0.01mg.kg-1,咪唑安定0.04mg.kg-1,异丙酚1-2mg.kg-1,维库溴铵0.1mg.kg-1,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5μg.kg-1.min-1,待意识消失2-3分钟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双腔支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调节呼吸参数,维持PETCO230-40mmHg,导管固定后瑞芬太尼泵入速度减少为0.1-0.3μg.kg-1.min-1,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4-8mg.kg-1.hr-1间断静注维库溴铵,使血压波动在20%以内。手术结束前20minFA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1,TR组静注曲马多2mg.kg-1,FN组静注芬太尼2μg.kg-1。缝皮时停用异丙酚,切口缝完后停用瑞芬太尼。
3)监测指标
记录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呼吸频率>8次.min-1,潮气量>5ml.kg-1),意识恢复(自动或唤之睁眼并且能够服从口头指令)以及拔管(睁眼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3组清醒时和拔管后5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拔管后5min的镇痛,镇静及躁动评分。镇痛评分用口述疼痛评分: 0分=不痛,1分=轻微疼痛,2分=中等度疼痛,3分=严重及剧烈疼痛。镇静评分用Ramsay法:1分=烦躁不安,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对指令反应敏感,但对声音含糊,4分=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呼叫反应迟钝,6分=为深睡或麻醉状态呼之不应。躁动评分:0分=安静合作,1分=刺激时有肢体活动,用语言安慰可改善,2分=无刺激时有挣扎,但无需按压,3分=挣扎剧烈,须多人按压[3]。观察拔管后是否发生呛咳,呼吸抑制(呼吸频率<10次.min-1和/或SpO2<90%)。
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