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麻醉与监护论坛》杂志文章 > 17卷第3期
【中文摘要】 目的 雷米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性镇痛药在临床已经广泛应用于静脉全麻,目前发现在静脉全麻中雷米芬太尼可以明显减少肌肉松弛药的用量,这是否是雷米芬太尼与肌松药的协同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应用Organon-TOF-WATCHRSX肌松监测仪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手术中靶控输注不同剂量的雷米芬太尼对肌松药罗库溴铵的起效、作用和恢复时间的影响,以此来判断雷米芬太尼与肌松药之间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5-55岁,妇科及普外科腹腔镜择期手术病人75例随机分为三组,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04mg.kg-1,丙泊酚TCI血药浓度3ug.ml-1,罗库溴铵0.6 mg.kg-1,麻醉维持:A组 单纯用TCI丙泊酚,B组 用TCI丙泊酚加上TCI雷米芬太尼效应室浓度2ng.ml-1,C组 用TCI丙泊酚加上雷米芬太尼效应室浓度5 ng.ml-1,三组异丙酚TCI效应室浓度维持在3 ug.ml-1左右,根据病人的反应调整,将麻醉深度控制在满足手术需要和术中BIS在40-60之间,用Organon-TOF-WATCHRSX肌松监测仪记录罗库溴铵(0.6 mg.kg-1)的起效时间(从给药至TOF比值下降到25%的时间)、维持时间(从TOF值低于25% 至恢复到25%)、恢复时间(从TOF比值恢复到25% 至TOF比值恢复到75%)用美国Aspect公司的BIS-XP监测仪控制麻醉深度。结果 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三组分别为0.96±0.35min ,1.12±0.51min ,1.11±0.34min, 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罗库溴铵的作用时间三组分别为39.94±10.17min,42.45±11.07min,42.46±11.25min,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罗库溴铵的恢复时间三组分别为11.68±4.99min,13.44±5.93min,12.20±2.61min,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TCI效应室浓度的雷米芬太尼没有明显延长单次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1)的起效、作用和恢复时间,提示雷米芬太尼减少静脉全麻中肌松药用量的作用机制是中枢性的。[1]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罗库溴铵 TOF-WATCH 药物的相互作用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remifentanil reducing the requirements of muscle relaxants in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GAO Jian-dong ,WU Yan,YUE Yu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Abstract 】 Objective:It is found that remifentanil can reduce the requirements of muscle relaxants in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hether the mechanism is relative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remifentanil and muscle relaxants is not clear.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mifentanil on the onset、duration and recovery times of rocuronium in different remifentanil concentration groups, in which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celioscope operations with TOF-WATCH monitoring in intravenous anesthesia. Method: Seventy-five patients, ASA1-2, aged 20-55yr, weighing 50 【Key words】 Remifentanil rocuronium TOF-WATCH interaction 雷米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药在临床已经广泛应用于静脉全麻,众所周知吸入麻醉药与肌松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这是吸入麻醉药直接作用于运动终板-神经肌肉接头所至。麻醉深度相同时,如果用了挥发性麻醉药肌松药的用量就明显减少。近来发现静脉全麻中联合应用雷米芬太尼也可以明显减少术中肌松药的用量。但这种作用是因为阿片类药物的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所致(例如:能够耐受机械通气和维持较深的麻醉状态),还是它直接对神经肌肉传递的抑制作用造成的,目前还不能肯定。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应用肌松监测仪TOF-WATCH观察静脉全麻中雷米芬太尼对罗库溴胺的起效、作用和恢复时间的影响,以此来判断全凭静脉麻醉中雷米芬太尼减少肌松药用量的可能机制。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ASA1-2级,年龄25-55岁,体重50 研究方法 根据术中雷米芬太尼的效应室浓度不同随机将病人分为三组(n=25),A组:单纯用TCI丙泊酚;B组:用TCI丙泊酚加上TCI雷米芬太尼效应室浓度2 ng.ml-1;C组:用TCI丙泊酚加上雷米芬太尼效应室浓度5 ng.ml-1。三组丙泊酚TCI麻醉诱导为血药浓度为3 ug.ml-1和维持为效应室浓度3 ug.ml-1,术中根据病人的反应进行调整,将麻醉深度控制在满足手术需要和术中BIS控制在40-60之间。 麻醉方法:入室后常规开放上肢静脉,用惠普监护仪行血压、心率和脉氧和鼻温监测,麻醉诱导:咪唑安定 0.04 mg.kg-1 ,分别用思路高TCI和Graseby-3500泵TCI雷米芬太尼(除外A组)和TCI丙泊酚,待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罗库溴胺0.6 mg.kg-1,10秒之内推完,然后行气管内插管。药品名称: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规格1mg/瓶,批号:050903)罗库溴铵(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规格50mg/瓶,批号:862984)丙泊酚(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生产,规格,500mg/支,批号:TH153)。 肌松监测 待患者入室,在右侧尺神经处,先用酒精消毒,然后放置刺激电极,连接和开启Organon-TOF-WATCHRSX肌松监测仪及数据输出电脑,进行校正后开始监测神经肌肉功能,采用四个成串刺激连续监测,每15秒一次刺激,监测尺神经-拇内收肌神经功能。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从给药至TOF值低于25%的时间)、维持时间(从给药后TOF值低于25% 至恢复到25%)、恢复时间(从TOF值恢复到25% 至恢复到75%)。用美国Aspect公司的BIS-XP监测仪控制麻醉深度。术中记录患者入室、给药时、给药后、TOF值低于25%、TOF值恢复到25%、TOF值恢复到75%的心率、血压、、BIS值和体温,T1、T4和TOF值,观察罗库溴铵的一个肌松周期后试验结束。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用sP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1 三组间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比、ASA分级、手术种类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 三组间各时点的BIS值、HR、MAP和体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三组分别为0.96±0.35min ,1.12±0.51min ,1.11±0.34min 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三组间罗库溴铵的作用时间分别为39.94±10.17min,42.45±11.07min,42.46±11.25min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4) ;三组间罗库溴铵的恢复时间分别为11.68±4.99min,13.44±5.93min,12.20±2.61min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5) 。 讨 论 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快已接近琥珀胆碱,能迅速产生优良的气管插管条件,其作用时间中等,神经肌肉阻滞强度约为维库溴铵的1/6[1]。 肌松药作用时间长短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1)个体差异,由于老人和小儿对肌松药的反应与青壮年不同,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我们规定入选病人的年龄在25-55岁,体重在50 静脉全麻中通常是几种药物联合应用,那各种药物之间就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体现在药效学效应和药代动力学效应这两个方面[3]。在药效学方面除N20外,现有吸入麻醉药均能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与非、去极化肌松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且与剂量相关,作用部位同属神经肌肉终板[4]。作用强的吸入麻醉药可减少非去极化松药的需要量,而且可使剂量一反应曲线左移[4]。 麻醉性镇痛药雷米芬太尼是一种最新型的芬太尼衍生物 ,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点 ,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阿片类镇痛药。长时间输注后,消除半衰期甚短(9.5min),中央室和外周室平衡迅速 ,起效快 ,无蓄积作用 ,不会延长麻醉后苏醒时间 ,与其他阿片类药比较 ,更适宜于静脉输注给药[6]。以往人们认为中枢性镇痛药虽然在临床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肌松作用,但可能有增强肌松药的趋势,到目前还没有关于雷米芬太尼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的报道。本研究中不同TCI效应室浓度的雷米芬太尼没有明显延长单次注射罗库溴铵(0.6mg.kg-1)的起效、作用和恢复时间,这说明雷米芬太尼并没有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雷米芬太尼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因此静脉全麻中使用雷米芬太尼的病人能够更好的耐受机械通气和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从而可能减少了罗库溴胺的用量。 总之静脉全麻中持续应用雷米芬太尼与罗库溴胺没有协同作用,不同TCI效应室浓度的雷米芬太尼没有明显延长单次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1)的起效、作用和恢复时间,这提示雷米芬太尼减少静脉全麻中肌松药用量的作用机制是中枢性的。
参考文献 1、 Cooper R , Mirakhur RK, Clarker RSJ , et al. Comparison of intubating after administration Org 9426 ( rocuronium ) and suxamethonium. Br J Anaesth 1992 , 69 :269-273. 2、欧阳葆怡,余革,董庆龙. 罗库溴铵和琥珀胆碱临床药效比较.中华麻醉学志,1997 ,17 :656-659. 3、许幸,吴新民.麻醉中药物的相互作用.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1,1(1):44. 4、刘甬民.阿曲库铵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9,1(20):17. 5 、徐世元,肖广钧. 肌松药作用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 ,17 (3) ∶129 6、 Amin HM ,Sopchak AM ,Esposito BF ,et al. Naloxone-induced and spontaneous reversal of depressed ventilatory responses to hypoxia during and after continuous infusion of remifentanil or alfentanil. J Pharmacol Exp Ther ,1995 ,274 (1) :3423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