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名院 > 明星科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

时间:2010-08-24 12:22:57  来源:  作者: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创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附属外科学教研室的麻醉组,有近50年的历史。科室发展至今付诸了几代人的努力。92年成立了麻醉科和手术室统一的手术麻醉科,科室员工从几人发展到目前的111人。其中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9名,住院医师17名,麻醉护士及技师15名,技工1名,手术护士48名,工人16名。麻醉科主任和麻醉学教研室主任为朱也森教授。口腔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是九院的两大领先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专科领域的麻醉也一直是九院麻醉科的特色。目前,本科为中华口腔医学会麻醉学组组长单位,朱也森教授任组长。早在70年代,我院在唇腭裂手术麻醉方面积累的病例已居世界前例。逾6000例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为使唇腭裂手术在小年龄患儿中能得到广泛开展,麻醉科在早期便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完善麻醉前访视、改进麻醉方法及加强术中监测和术后恢复管理等。从80年代至今,接受该类手术麻醉已近2万例,无1例死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麻气道困难在口腔颌面外科及整形外科病例中较常见,为攻克这一难题,在上海市教委基金的资助下,朱也森教授于1996年研制了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属国内首创,同年获得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95 2 46561.2。经临床验证,采用该技术具有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和价格低廉的优点,可使全麻困难插管操作变得简单易行,能有效降低临床麻醉中气道困难的死亡率。由于成本低廉、适合国情,十分有利于在国内广大医院中推广使用。有关论文已多次在国际、全国和本市麻醉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该项目于1996年获上海市卫生局医学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997年获上海市优秀发明四等奖,1999年成为上海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目前,已举办了多期学习班,在国内近二十个省市的五十多家医院中得到推广应用。我院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和颅颌面整形手术在国内达领先水平,手术种类和病例数居于世界前例。

20多年来,麻醉科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口腔、颌面及颅面恶性肿瘤根治后修复、颅颌面严重畸形修复、巨大血管瘤切除等手术中,较早地采用了控制性降压和低温技术,应用静吸复合麻醉和施行机械通气,建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并较早地采用输注晶体液、血浆代用品、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的方法,以减少输注库血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和传染疾病的发生。为进一步扩大头面部外科手术中减少输注库血的应用,还进行了控制性降压合并自身输血的系列研究。 1992年,朱也森教授借鉴国外的先进模式,率先成立了首家麻醉后恢复室(PACU),大大地提高了手术床的利用率、并有效的减少了手术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8年中,PACU接受了5万余例全麻手术病人的麻醉后恢复。 1993年,本科开设了镇痛门诊,采用多种麻醉镇痛技术解除各类神经痛和晚期肿瘤、骨关节疾病的疼痛。近年来,又在本市较早的采用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以实施手术后镇痛,受到了病人的极大欢迎。 20多年来,科室接受全国各地进修医师近300名,接受列届二医大医学系、口腔系、卫管系、麻醉系和徐州医学院及蚌埠医学院麻醉系等同学的见实习。1995年,麻醉科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已培养和在读硕士生共5名。目前,科内麻醉学实验室拥有的多媒体电化教学设施和科内图书室拥有的数十部专业藏书都可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自1990年起,本科加强了对外合作的交流活动,先后有3名医师赴法、日本进修学习,有6名医师及主管技师参加了援外医疗工作。接待了数批日本、美国麻醉学专家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多次参加了美国等的世界性麻醉学术会议。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