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概念股在全球各大资本市场都表现得很好。可供比较的是,在同一个市场,来自中国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比同行业企业更高的市盈率,例如深圳迈瑞在纽交所就能获得比其他医疗器械公司更高的估值水平,这都是出于对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信心。”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及东亚区主管杨戈日前在第九届高交会“证券交易所媒体见面会”上说。 民营药企的海外上市潮无疑会成为2007年中国医药行业的关键词之一,但为何民营药企会在这个年度出现这样的爆发性增长?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日前,来自各大证券交易所的代表及金融界人士对这一问题一一作答。或许他们提供的不是海外上市潮的完整解答,却能给国内药企提供另一个针对跨国投融的思考方式。 时间窗口 以纽交所为例,中国公司上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2004年之前,是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大都集中在一些垄断性行业的公司,如中国移动等;从2005年第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在纽交所上市开始,民营势力在不断增强,2006年有3家中国民营企业达到纽交所上市要求,到目前为止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9家。 杨戈认为,出现民营药企海外上市潮的原因有三:首先,推动的主要力量是民营药企背后的资本所有者,风投投资的高峰期到这个时期进入了一个成熟期,也有资本退出的需要;其次,中国民营药企在这几年的发展非常迅猛,上市意愿也开始强烈,一方面是有了上市的主观要求,一方面是可以满足海外上市的客观要求;最后是时间窗口的原因,在2007年中国民营医药经济依靠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信心迎来了一个爆发性的时间点。 市盈率可以说明融资能力的高低,而上市换手率则能说明交投是否活跃,企业概念是否被投资者接受。 新加坡交易所大中华区业务高级总监罗怡德说:“新加坡交易所700家里有中国企业130家,总市值占新加坡交易所的7%左右,但中国企业的换手率差不多占了每月换手率的17%,每个月成交里中国企业换手超过市值将近一倍。此外,新加坡资本市场的特别之处在于制造业所占的比重非常高,例如在新加坡整个上市公司里,食品业占58家,医疗卫生行业占23家。” 就整体经济而言,今年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规模有所减少,所以民营资本充当主角的现象就显得十分突出。东京证券交易所高级顾问山本秀树认为:由于目前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火热,PE、VC等多种资本参与中国市场的热情增加,使得国内企业上市意愿在国内消化得较多。另外,新近颁布的外资并购新规对于之前国内企业盛行的红筹上市模式的通道有所阻隔。 争夺上市资源? 几乎全球所有著名的证交所都将很大的注意力投向了中国经济,希望通过吸引中国的民营药企赴其资本市场上市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这些盈利能力颇强的民营药企的“留洋”对于目前国内的证券交易所是否会形成冲击?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监隆武华说:“首先,民营药企在哪里上市是企业的选择,是一种企业个体的行为。其次,无论企业选择在哪里上市,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规范肯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的民营药企在崛起,在觉醒。但必须承认,这种现象也说明中国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改革和推进,更好地向海外证券交易所学习,才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德意志交易所副总监阮宇星也赞同这一看法:“我们从来不选择企业,从来不设定企业上市的标准。企业是否可以上市,是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由证券交易所来决定。如果企业可以说出更好的融资故事,就可以得到投资者更好的青睐。” 海外上市成本的高低也是目前民营药企关注的重要因素。据了解,除首次上市费及交易征费外,其他多种费用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目前以会计师、律师、公关服务顾问、保荐人等专业费用而论,最重要的费用是保荐人费用,各个交易所费用差别也非常大,纽约纳斯达克、伦敦AIM分别达到其他交易所的5倍、3倍;上市后每年还要交纳一定的年费,最低的50万元人民币,最高的要达到1600万元人民币(纽交所在萨班斯法案通过后的费用),这对中小药企来说是非常昂贵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