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一词因“山寨版手机”而广为人知,它意指仿造、抄袭知名产品。记者近日在省城走访时发现,很多正牌药品也出现了以假乱真的“山寨版”,所不同的是,这种药根本不具备治病功效,很容易影响市民用药安全,以致延误病情。 市民反映:药品也有“山寨版” 近日,西宁市民张先生偶感风寒,咳嗽得厉害,因为以前咳嗽时喝过“京都念慈菴川贝枇杷膏”,效果还不错,他便到青海九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三棵榆大药店买这种药。 在三棵榆药店的“感冒类”药品专柜下,张先生找到了一瓶150ml的“京都念慈菴川贝枇杷膏”,并以12.8元的价格买了下来。回到家后,他感到这次的药价好像比上次便宜许多,便找出以前的药盒对比,结果发现这次所购的药原来是“宝芝林川贝枇杷露”,两种药品的名字虽然相差很远,可药盒的大小和外包装却非常相似。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宝芝林川贝枇杷露”的许可证是“洪卫食许字”开头,而且药品的功效介绍竟是“长期食用可润肺清嗓利咽,对于烟酒过度、口臭、咽干、嗓音沙哑等人士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很明显,“宝芝林川贝枇杷露”根本不是治疗咳嗽等症的药,而是名副其实的保健品。 明明要买“京都念慈菴川贝枇杷膏”,买来的怎么是“宝芝林川贝枇杷露”?药店的专柜上明明摆着“感冒类”的牌子,为何专柜的药品却是保健品?张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便返回药店查看,发现原来是药店将两种外包装非常相似的药品故意摆放在一起,购药者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分辨。此时,张先生才明白自己可能买到了网络上盛传的“山寨版”药品。 记者暗访:个别药店有售 1月13日,记者对省城的十余家药店暗访,结果在这些药店里发现了“傍名牌”和一些披着“保健品”“消毒品”等外衣的药品。 在祁连路的一家药店内,记者看到“健胃消食片”就有“消食健胃片”“小儿消食片”等多个品种。这些“食字号”产品利用了国家政策允许采用“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生产药品、保健食品的空子,在外包装上和真正的“药字号”产品,颜色、字体、外观设计都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不仔细查看,难以分辨。 据省城西大街一家药店的经理介绍,由于相关部门监管空缺,导致市场“山寨版”药品泛滥。据他所知,目前被仿造的药品很多,如“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出现了“慢严舒宁”“慢炎舒柠”“慢咽舒宁”等30余种“山寨版”药品,还有“999皮炎平”“21金维他”等分别被仿造成“666皮炎平”“新21金维他”等。另外,除包装类似、名称同音异形字等伎俩外,还将“胶囊”“颗粒”“片”等换着用。这位药店经理说:“由于西宁相对落后,加之大药店进货时比较谨慎,目前省城大药店售‘山寨版’药品的不多。” 据业内人士分析,“山寨药”基本分三种:本身是药品,但在包装、品名上仿造知名大品牌;具有“消”“食”“妆”“防”字等批号的产品,本身不是药品,没有疗效;什么批号都没有,但冒充品牌药物出售的假冒伪劣产品。其中“食”字号产品占“山寨药”首位。 相关部门:向“李鬼”药品宣战 13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针对当前药品、保健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要严厉打击以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保健用品和无文号产品仿冒药品等违法行为。元旦前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据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通知》中要求,药品零售企业经营的所有产品(特别是非药品类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志,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的所有产品,都应当开具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商、价格等内容的销售凭证,并建立产品销售台账。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同时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无批准证明文件、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产品名称和生产厂名以及厂址无中文标志的产品;不得经营与药品包装相似、与药品同名或者名称相仿、宣传功能主治的非药品类产品。另外,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一经查实,必须依法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吊销其药品经营许可证。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我省相关部门近期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杜绝误导公众用药行为,进一步净化药品市场,确保群众用药安全。(作者:龙腾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