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江苏省政协委员:“医药分家”可借鉴南京经验

时间:2010-08-23 10:31:07  来源:  作者:
百姓看病到底难不难,药价到底高不高,医生收入究竟低不低?昨天的政协小组讨论上,年前获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医改方案”成为焦点话题,农工党江苏省委的政协委员们纷纷发表意见。作为多次受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卫生部邀请参加方案讨论的专家,省政协委员、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绍良在接受快报采访时透露,医改方案里有关“医药分家”的部分做法,正是借鉴了南京的经验。

  要解决的问题太多,8500亿“不够”

  “对医改方案,老百姓更重视看病负担能减轻多少,政府更重视怎样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陈绍良委员说,“国家将在3年内投入8500亿用于推进医改,但是要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远非这笔投入所能解决。”他举例说,患者总觉得医院比较“黑”,而医生又觉得患者比较“难缠”,实际上,红包和处方提成绝不是发一两个文件就能解决的,必须从医护人员的工资制度、保障制度去改革,“有一个数据显示,南京共有13家三甲医院,除了军区总院外,医生人均月收入3200元,这样的收入并不高,尤其是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农村的医护人员,收入更低些。”

  再比如,根据欧洲国家的通行标准,一个全科医生应该覆盖5000居民,而南京的社区医院中全科医生只有200多位,“这样的配比,很难让‘小病去社区’的倡导得到落实。”陈绍良委员说,医改方案涉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立医院改革等多方面问题,如果没有具体而微的实施细则,效果无疑将会打折。

  “南京经验”有条件推广

  1月中旬,国家卫生部等部门召集国内118位专家参与医改方案讨论,陈绍良作为江苏代表赴会。此前,他已数次参与类似性质的讨论,对方案的制定及一次次修改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有关‘医药分家’的部分做法,是借鉴了南京的经验。”陈绍良委员说,卫生部有关官员及专家曾就此专门来南京进行调研。鼓楼医院和他所在的南京市第一医院,都采取了“药房托管”的模式,80%的药品是统一配送,20%是自采。“统一配送的好处,就是药品的成本下来了,虽然医院的利润减少,但病人的支付比例也减少了。”他举例说,一种头孢霉素,三甲医院能拿到的价格是32元,卖到患者手里大约40元;实行统一配送后只有20元左右,卖到患者手里不到26元,降幅约30%,一些“普药”降得更多。

  “南京的这一经验如果推向全国,完全具备条件。”陈绍良委员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借鉴,但同时他也提出,类似举措在“小范围内”或许可行,往往到了全国,就未必能行得通了,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财政补贴是否跟得上。

  医院收入平均40%以上来自药品,药房托管后势必造成总收入锐减。“江苏的医疗检查费比较低,邻省有些患者情愿赶到南京来拍片子、做CT,最后加上交通费,还是比在当地做划算。在这样的情况下,药品收入就是支撑医院运营的‘大头’。”陈绍良委员说,如果补贴不足,相应的改革举措也就很难推行了。

“药事费”会增加负担吗?

  政协无锡市委会副主席曹锡荣是无锡市卫生局局长,他同样关注着刚通过的医改方案。作为一名医疗系统的官员,曹锡荣坦言,医改方案说到底是为了解决百姓关注的就医问题,不能因为部门利益的博弈,使得方案改出来之后成了一个滑溜溜的“鹅卵石”。

  对当前备受关注的医患关系,曹锡荣认为有赖于整个医疗机制的改善,“这次地震灾区来了不少伤员,救治费用由政府负担,各大医院不但尽心救治,有的后来还将没有用完的钱又退还给了政府。就此来看,只要机制合理,医护群体是可以恢复在患者眼中的‘天使’形象的。”

  对医改方案中所提的“药事费”,有人质疑有“换汤不换药”之嫌,更担心一方面药品加成的问题没取消,又因“药事费”而加重了负担。曹锡荣则认为,关键是要看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如果国家建立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将一部分基本必需药品制定企业生产、简单包装,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患者就能够得到实惠。相比这部分的减负,“药事费”的比例要小得多。

  另外,作为医改配套的重要前提,就是政府补贴。曹锡荣以无锡为例说,该市在大医院的硬件、大型设备投入方面都由政府买单,在公共卫生方面,不算设施类的一次性投入,光是机制性投入年平均增幅都在30%以上,远远超出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