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一种精神 一面旗帜

时间:2010-08-23 10:35:04  来源:  作者:

      
  “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是一幅永远铭刻在中国人心底的画面:在一缕夕阳的映射下,一个清癯的侧影正躬身于一座旧庙里,为一位刚刚从前线转运来的伤员进行外科手术。这位医生有一个“温暖中国”的名字:诺尔曼·白求恩。

  1938年年初,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由于他坚持工作,终因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在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文章——《纪念白求恩》。从此,“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成为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影响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的名言警句。白求恩精神成为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医务工作者努力前进的旗帜。

  亲历者讲述:

  医生要用技术增进亿万人的幸福

  这张照片,记者在已故的“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的家中见过。华益慰的儿子华俭告诉记者:记不清这张照片放了多久,但只要一进门就能看到。以前没在意,现在想来,父亲是一直以白求恩为榜样的。

  为什么一个外国医生的名字会激励无数中国医疗卫生工作者?做一个白求恩式的医生为什么是中国医务工作者的追求?白求恩曾经的同事、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顾问、87岁高龄的张业胜老人说,白求恩和白求恩精神是有区别的,又是有联系的。我们学习白求恩,就是要学习他的道德、功业和理论。什么是白求恩的道德?除了人道主义外,还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最突出的功业表现在他是穷人的医生,是被压迫民族的医生。白求恩曾经说过,“最需要医疗的是那些付不起医疗费的人。我们必须运用技术去增进亿万人的幸福,而不是用技术去增进少数人的财富”。

  张业胜说,白求恩在中国只工作了一年零八个月。但正是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他主动为伤员献血3次,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为了及时救治伤员,白求恩因陋就简设计并亲自制作了“卢沟桥药驮子”,在这个用两三头骡子就能运走的“流动医院”里,包括了一个手术室、一个敷料室和一个药房的所有必需品。他还亲自编写教材约20册,其中《游击战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共9章,译成中文14万字。为这本书,他还亲手绘制了119幅插图。白求恩在自己最后一个生日那天的日记里写道:昨晚,我们为河间附近战场下来的40名重伤员做了19例手术……我非常快乐、非常充实。

  延伸阅读:

  白求恩精神永不过时

  ●白衣战士:白求恩曾经说过,“医生坐在家里等病人来叩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今后的战斗口号是:到前线去,到伤员那里去;哪里有伤员,我们就到哪里去”。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感召下,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在唐山大地震、抗击非典、“5·12”汶川特大地震、阻击禽流感、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中,凸显了医疗卫生工作者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风貌,被人民群众称为“白衣战士”。

  ●白求恩奖章:1994年,卫生部设立“白求恩奖章”,采取不定期形式颁发给在医疗卫生战线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这一奖章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界的最高荣誉。从第一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开始,方圻、吴蔚然、吴登云、王忠诚、韦加宁、叶欣、桂希恩、华益慰、乔淑萍等30余位医生先后获此殊荣。
 

                                                       文章来自: 健康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