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神经外科凌至培教授谈帕金森的外科治疗

时间:2010-08-23 10:35:09  来源:  作者: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下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历史。

  凌至培:是这样的,通过外科手段治疗帕金森病已经有近六十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50年代,立体定向这个技术开始应运于人脑。立体定向技术应运最多的两个疾病:一种是帕金森病。另一种是精神病。

  一开始的方法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对脑部核团的毁损术。经过研究发现,脑部的一些结构,我们叫核团,是与帕金森病是有关的。在手术当中发现,通过治疗、破坏这些地方,对于帕金森病的一些症状,比如说手抖、僵直有改善的疗效。逐渐的就发展起来运用外科的方法来治疗帕金森病。“毁损”这个外科治疗方法也是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有三个主要的区域是对帕金森病有效的,分别是苍白球、丘脑、丘脑底核。这三个区域是运用外科治疗有效的区域。帕金森的发病机制与它们有关。

  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具体是1968年,药物左旋多巴的发明和应用,对帕金森的主要症状:震颤、僵直、行走困难有明显的改善。这时外科手段就慢慢的进入了低谷。这个阶段是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后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左旋多巴这个药物的副作用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因为副作用过大致使病人不能够继续服用,病人又开始寻求外科的方法治疗帕金森病。

  记者:在左旋多巴发明之前,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凌至培:在左旋多巴发明之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帕金森病,基本上使用外科方法,但当时的外科方法与现在也有所不同,不想现在基本确定了是脑部的哪几个点与帕金森病有关系。因此,当时治疗的代价很大,只是一些尝试性的方法,比如说病人手抖,就把病人皮层关系到手抖的地方切除掉,切掉之后发现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瘫痪了。这都是当时对帕金森病认识不深的结果。可以说,早期的外科方法,是以病人的瘫痪为代价,来治疗帕金森病。后来,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了“苍白球”,这个部位对改善帕金森病人的症状有作用。在一段时间内,主要针对“苍白球”做手术。这过程中,有一些手术确实改善了病人的症状,但是手抖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有趣的是,在六十年代初期,有一个病人手术后的效果特别好,后来这个病人因为其他原因死亡了。通过对他的尸检,医生发现,原来这个人的手术的位置不是当初预定的位置。换句话说,是一个失误,手术的位置错了。人们发现,这个人实际的手术位置是“丘脑”。从此,人们发现,“丘脑”这个位置对身体震颤的改善有特别好的效果。因此,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位置慢慢从“苍白球”移动到“丘脑”这个位置上来了。这些都是在68年以前发生的,68年后,刚才也讲过了,随着药物的发明,外科手段渐渐做得少了。

  七十年代后,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耐受性越来越差。医生又开始通过外科方法寻求治疗帕金森病。由于早期定位的技术还不够发达,并且是毁损的、会出现由于定位不准而导致的后遗症,如瘫痪、讲话不清楚。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法国有一个教授,在手术当中发现,通过高频的电波刺激,手部抖动的症状消失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在1987年首先在世界上应运了“深度高频电刺激”,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脑起搏器”。它的优点是因为它只是个“刺激”,对脑结构没有造成永久性的破坏,并且是可以调控的:比如电压、电流、频率。慢慢的应用越来越广,被大部分病人和医生所接受。在近20年的时间里,基本上被世界各地所接受。

  由于这个手术对脑部结构没有破坏。医生们便开始尝试新的治疗区域,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前面讲过,“丘脑”这个部位与手的颤抖有关系,“苍白球”这个部位与身体的僵硬有关系,但这两个地方对病人的运动障碍的效果都不好。后来,医生发现,“丘脑底核”这个地方对三个主要症状的治疗效果都比较满意。

  随着病例的积累,全世界有近十万人通过“高频点刺激”方法治疗帕金森病。我们国家有一千多例。

  我们国家最早的利用“高频点刺激”的方法来治疗是在九八年八月份。

  记者:这么说,九八年之前,我国一直采用损毁性治疗。

  凌至培:当然,到现在为止,毁损的手术方式病没有停止。

  记者:那这是为什么?

  凌至培:现阶段,“脑起搏器”的费用相对要高,只能依靠进口。另外,毁损式的手术方式对单侧手术造成的后遗症的几率还是比较低的。尤其当医生的经验比较多,医疗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但双侧做损毁手术,后遗症的情况还是很多。

  与之相比,脑起搏器的优点是,可控制性,双侧置入。现在的趋势是接受“脑起搏器”的病人越来越多,这除了大家的认识提高外,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占有一大部分原因。

  记者:那随着国产“脑起搏器”的研发,价格的下降,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脑起搏器这种方法来治疗帕金森病。

  凌至培:对,是这样的。

  记者:帕金森病的患病原理是怎样的?那么哪些帕金森病人适合选择手术方式来治疗。

  凌至培:帕金森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因为各种原因(外伤、中毒等)诱发的中脑黑质上的一个病变。人脑中有两个系统用来维持人平衡的状态,一个是多巴胺,另一个是乙烯胆碱。正常情况下,这两个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帕金森病得发病原理就是多巴胺含量降低导致其不平衡。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的原理就是补充病人多巴胺的含量。那么,从外科手术上来讲,上面我们讲到的“苍白球”、“丘脑”、“丘脑底核”这三个点,都是在多巴胺循环的通路上,我们通过一些方法把它们阻断,或者刺激使它们兴奋,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我们外科手术的原理:无论是毁损手术、还是电击刺激,都是在这循环的通路上作用,使它们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

  这里就讲到为什么说药物的副作用会大,因为左旋多巴和多巴胺不是一种物质,左旋多巴要在身体里代谢形成多巴胺,起到作用。人的身体如同一个门一样,是有通透性的,很多东西是进不去的,病人服用的左旋多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起到作用,超过一定量的话,胃肠道就受不了了,或者其他问题就出现了。如果达不到一定量的话,又对帕金森病起不到作用。所以,药物治疗总要面对副作用这样一个问题,外科手段在这时候就起到了作用。

  现在我讲讲哪些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人首先要进行药物治疗,并不是一开始就要开刀。不过,随着起搏器技术的发展,观点也逐渐在改变。经典的情况是当病人具备下面三种要素时,考虑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1、确诊为帕金森病。2、规范的药物治疗。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显了,产生了耐受性,例如原来半片能达到的效果现在需要几片来达到,剂量这样一直加大下去,副作用就大了,不能再吃了。3、帕金森病的二到四期,不一定要达到晚期。

  上面说的是经典的情况,还有另一种情况,药物治疗还有效,但因为“电刺激”是可逆性的,除了手术固有的风险外,对人体基本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并不要等到药物完全没有作用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外科手术。

  记者: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有哪几种?

  凌至培:一种是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还有一种就是核团的电刺激治疗,俗称“脑起搏器”。它们治疗的位置是一样的,治疗的步骤大部分也是一样的。现在国际国内的趋势是首选“脑起搏器”这个方法。当然,从花费上讲,“脑起搏器”要比毁损治疗的费用多。

  记者:外科治疗具体是怎么样一个过程?

  凌至培:前面说过,两种手术都是在脑深部特定的核团进行治疗。这些核团靠近脑的重要结构,所以必须要准确的把电极放在这个位置上,那么就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我们医学上就叫立体定向仪,其精度能达到一个毫米以下。首先病人要带上一个架子,叫立体定位框架。接着需要一些手段如CT、磁共振等方法使脑部的结构显现出来。通过这个架子和脑部图像,就可以把相关的位置标识出来。确定好位置后,经过常规消毒等手段后,钻一个1.5厘米的骨孔。然后把探针准确的插入事先标好的位置,其精度在一个毫米以内。在具体实施前,我们也会采取一些方法来测试,探针达到的位置,是否是当初我们标好的位置。

  另外,我们有种术中核磁的方法在手术中就进行磁共振来检验,实际操作的位置是不是我们当初预订的位置。通过这个手段,提高了疗效,降低了手术风险。

  记者:采访的最后,凌教授对广大帕金森患者有怎样的嘱咐。

  凌至培:患有帕金森病的朋友们,如果在药物治疗不明显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并加强日常的康复锻炼,从而及早的恢复身体状况。

                                       文章来源:人民网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