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否认改革“搁浅” 对于公立医院的改革,邓海华反复强调,“这是医改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先行试点,然后再稳步推广。” “这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已经由相关部门修改完毕报送国务院审定,国务院审定以后就可以立即下发执行。它的发布可能会比一般的医改文件要复杂一些,而不是推迟。” 他表示,个别媒体在报道时对方案的出台用了“搁浅”的字眼,是不负责任的举动。事实上,去年12月22号,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已经审议并原则上通过了该方案和试点城市的名单,这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而不是“搁浅”。 其实,难的不仅是公立医院改革,在其他方面的医改进程中也显得困难重重。按原计划,卫生部将在2009年完成全国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但去年12月17日,卫生部药政司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谢晓余透露,“根据政策制定的进展情况,可能要推迟到明年3月份完成”。 对于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邓海华表示,“各地在执行的进度上可能有快有慢,但2010年要实现每个省6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地方“医管局模式”遭质疑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各显神通,政府却没有纠偏。这种改革将来付出的学费是很高的。”昨日(12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用了“兵荒马乱”和“各出奇兵”等词来形容目前公立医院的改革现状。 目前,在地方公立医院比较流行的改革方式之一是设立“医院管理局”,其具体名称、设置等各有不同。据报道,成都将管理组织归属于地方国资委,而北京医管局归属北京卫生局。 此外,还有一些管理组织直属于市政府。昨日,记者从安徽省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办公室获悉,该集团成立于2008年,为马鞍山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的投资、管理、运营。 廖新波认为,医管局的行政级别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它代表谁来管理企业。倘若归属国资委,并按照国企改革的路子走,很可能最后成为国资委向政府提供医疗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给民众。 对于“医管局模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务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评估专家顾昕并不看好,并认为“医管局”未来有可能成为“医政处”的换名机构。 据了解,“医管局模式”最早来自香港。顾昕指出,在借鉴香港模式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内地和香港医疗环境的差别。因为香港的公立医院完全由政府买单,而内地的公立医院是需要通过竞争来争取医保“付账”的。 公立医院改革不能照抄国企 虽然方案至今尚未出台,但昨日邓海华明确表示,“公立医院的资产不是经营性资产,所以公立医院不是国有企业。不能照搬、照抄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来进行公立医院的改革,这样才能避免进一步削弱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邓海华指出,公立医院必须纳入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监管。同时,他透露卫生部有关司局已经提请成都市提交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 此外,对于社会上较流行的“公立医院股份制”和“社会资本投入可缓解政府负担”的说法,廖新波一一进行了驳斥。首先,若将公立医院改造成政府控股或参股的股份制医院,实质就是政府举办营利性医院。其次,以政府投入不足为由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其结果可能是增加政府的长期投入或者患者的支出。 “为什么不让民营医院赚钱?”廖新波反问,“我们应该形成两个阵营,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政府提供的基础医疗服务是以公平性为主的,而民营资本提供的是一个自由购买的服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