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我国甲流临床特征研究已入世界先进水平

时间:2010-08-23 10:41:06  来源:  作者:
     分析结果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平均潜伏期为2天(1-7天);患者最为普遍的症状为发热(67.4%)及咳嗽(69.5%),发热通常持续3天左右(1-11天);淋巴细胞减少症在成人(68.1%)及儿童(92.3%)患者中普遍发生,通常在患病后第2天出现,6-9天恢复;25.4%的患者存在低钾血症;存在腹泻及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分别占2.8%及1.9%。多数入选患者(351例)接受奥司他韦治疗,其中254例(72.4%)于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以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持续的中位时间为6天(1-17天);其中,年龄小于14岁、男性、症状发生48小时后才接受奥司他韦治疗均为病毒核酸持续检测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体温恢复正常距病毒核酸检测转阴间隔的中位时间为3天,96.0%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1周内核酸检测转阴。

  上述数据证实,中国大陆早期甲型H1N1病毒感染患者多为轻症病例,PT-PCR方法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周期约为6天,及时应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治疗可有效减少病毒持续时间、缩短病程;多数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周后便不具有传染性。

  研究组成员、论文第一作者、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主任曹彬介绍,《中国疫情早期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这篇论文从投稿到刊用历时4个月,期间经过3次修稿。仅第一次修改稿时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所提问题的逐条回复就长达18页,比原稿的篇幅还长。杂志的严谨性由此可见一斑。

  此前,国际上相关机构对于不同人种、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已陆续进行了类似研究,但尚无针对中国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特征的大规模调查。

  该研究负责人、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组长、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教授指出,这是一项针对中国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特征的大规模研究,其结果对于在临床上正确识别甲型H1N1流感,认识其发病规律,建立规范的诊疗体系、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以及对于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的早期预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体现了中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早期特点,有利于揭示这种新发的感染性疾病的演变规律。当疾病以后发生变化时,本研究仍有重要的参比意义。

  审稿期间,《New Engl J Med》杂志两位外审专家都给出了很高评价。第一位外审专家评论称:“这篇中国甲型H1N1流感诊治的论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第二位外审专家评论称:“我相信:在我所了解的所有甲型H1N1流感临床研究文章中,这篇论文的数据资料是最完整的。”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这篇文章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同期专门为这项研究配发了题为《公共卫生实践需要科学指引》的述评。这篇由美国卫生部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委员会副主任、国际著名医疗与卫生专家Nicole Lurie教授撰写的述评中称,此项研究体现了中国已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强有力的疾病监测和应对系统,并且认为中国早期发现、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能力等已得到显著提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