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涉入核心领域 ——专访卫生部副部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工作小组组长马晓伟 作为深化医改绕不开的“堡垒”,公立医院这个承担90%以上诊疗任务的场所,正在进行一场攻坚战役——改革试点。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如何?改革中遇到哪些难题?下一步又将走向何处? 针对这些问题,卫生部副部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工作小组组长马晓伟日前接受了记者专访。他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正逐步涉入核心领域。” “看病难、看病贵”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启程 记者:与改革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公立医院主要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马晓伟:公立医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这也是此次改革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具体来讲,“看病难”主要表现在宏观服务提供和利用上:一是布局方面,公立医院总体布局不合理,条块分割、交叉重叠,城乡、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二是层次方面,分工协作体系不健全,基层服务能力薄弱;三是结构方面,部分服务领域,如老年护理、康复、精神卫生等比较薄弱。 "看病贵”的主要表现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在微观运行绩效上,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和以药补医机制的客观存在,导致医院逐利,医疗费用快速上涨。 全国47个城市陆续开展试点 记者:这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有何代表性?覆盖面多大?共涉及多少家医院?这些城市是否全部启动改革试点? 马晓伟:最初有28个省区市的40个城市申报了改革试点,我们按照工作基础扎实、兼顾东西部地区、以地市级为主等原则,最终确定了辽宁鞍山等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这16个试点城市共有的特点是: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典型代表性,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卫生事业发展,卫生工作基础良好,在前期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中做了大量探索并取得成效。 16个试点城市共覆盖8000余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9%,其中城镇居民4600余万人,农村居民3400余万人;共有公立医疗机构3956家。 同时,各省也确定了31个省级试点城市承担省域改革探索任务。至此,全国共有47个城市陆续开展试点工作。 中央和地方同步推进 改革思路越走越明 记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展如何?有哪些方面的初步成效? 马晓伟:在中央层面,卫生部与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密切配合,完善政策措施。如研究制定有关社会资本办医,研究修订医院财会制度,制定公立医院编制标准等。目前文件都已成文,已经或即将下发。 医院服务管理改革也同时进行。全面推行预约诊疗、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和投诉管理工作,全国1200所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在23个省份110家医院对112种疾病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在全国900多家医院的7300多个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22个省份近100家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在5个省份开展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选择50个病种开展单病种付费试点;结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已有近千名儿童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在试点城市层面,出台了一批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政策措施,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把作用直接和易于操作的任务作为改革重点。上海、北京、鞍山、芜湖、宝鸡、鄂州等试点城市重点抓好公立医院设置规划和布局,医保和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总额预付和即时结算;上海、天津等城市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深圳市实行医院与社区一体化、网络化建设,实行社区卫生服务院办院管;陕西省重点抓好子长县、府谷县、镇安县、神木县等一批县级医院改革,建立县乡联动机制;天津市泰达心血管病医院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创新公立医院运行模式。 同时,北京、洛阳市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镇江、潍坊、深圳市对法人治理机制,北京、鞍山、芜湖、马鞍山市对补偿机制,深圳、宝鸡市对上下联动机制,昆明市对多元化办医体制,都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改革探索。 各试点城市推进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做法,为进一步推进改革探索积累了经验,使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子长县井湾村村民王爱爱的父亲拿着出院单为女儿办理出院手续。去年11月,王爱爱因急性阑尾炎住进子长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整个治疗花费1740元,其中每天的药费不足18元。 改革试点面临“三道坎” 四种形式探索“管办分开” 记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推进过程中,主要面临哪些突出问题? 马晓伟:在推进试点过程中,试点城市普遍显露出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优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的矛盾进一步显现。我国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为1.75人,配置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相近。但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42.4%,县级医院只有19.4%,优质卫生人才资源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城市大医院超负荷运转,“看病难”难以缓解。 二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政策空间试点探索。各地实行管办分开主要有四种形式:成立市政府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在卫生部门下设执行机构;成立由卫生局管理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对所管医院的人、财、物等实行全面管理;政府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成立在卫生行政部门之外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承担市政府办医职能和所属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这些都需要长期不断的跟踪、评估和比较,从这些不同模式中发现符合卫生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模式加以推广。 三是在补偿机制改革方面,改革的政策支持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尽管各地都增加了投入,但是总体而言,中央提出的各项投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而且缺乏稳定增长机制。在医药分开方面,仅有个别试点城市取消了以药补医机制,其余各地的主要做法还是差别加价。总额预付、单病种付费等付费方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 改革试点要“走小步、不停步” 将重点推进七项工作 记者:改革试点大约什么时间结束?公立医院改革何时全面推开? 马晓伟: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各项工作中最为复杂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搞“一刀切”,要“走小步,不停步,不走弯路回头路”,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扎实有序推进。 在初步梳理试点城市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近期拟重点推进七项工作: 一是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重点加强农村、城市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薄弱区域和儿科、妇产、精神卫生、老年护理、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缓解群众看病难。 二是按照“上下联动”的要求,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 三是改革医院收费方式,在推行医疗保障“一卡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费用在医院直接结算、异地结算,解决群众“垫支”、“跑腿”、“排队”等问题;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支付方式,促进公立医院形成控制费用的内在机制。 四是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促进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实现县乡联动或纵向一体化。 五是内增活力,改善服务。加大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力度;全面实施预约诊疗,优化就医流程;推进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控制单病种费用;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做好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实施绩效考核,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六是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城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输送大量合格的医疗人才。 七是推进医院信息化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建立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构建“上下联动”“公私平衡”的多元医疗服务体系 记者:这次公立医院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最近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5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您理想中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之间是何种格局? 马晓伟:这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通过改革,公立医院要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有内在利益纽带、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分工协作网络体系。要加强公立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指导,使基层医疗机构有更强的能力保基本、看常见病。 同时要平衡公私医疗服务机构发展,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足够发展空间,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要建立富有活力的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在功能定位上使非公立医院与公立医院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