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推广自体输血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

时间:2011-04-29 12:46:33  来源:  作者:

自2010年6月起,武汉、南昌、郑州等地血库陆续告急,其势愈演愈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年伊始,南京等地又现“血荒”。面对这种状况,医院无奈,患者痛苦,家属焦虑。“血荒”为何频频出现?对此,人民网邀请卫生部官员、医院院长及相关专家学者,以“破解血荒”为题,进行系列深入报道,试图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破解血荒良策。

  人民网4月27日北京电(记者 陈烨菲) 武汉血液中心主任陆华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了推广自体输血的三点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陆华新介绍说,如果仅仅是为了解决血液短缺的问题,办法比较简单。在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颁布之前,我们国家有偿献血时期,那个时候不存在血液短期,那个时候的情况是临床需要多少血液,献血者就能提供多少血液。但是那个时期,因为输血而引起的丙肝等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给一些病人的身心带来的新的损伤,可能原有的疾病可能治愈了,但是可能由于经血传播途径带来的新的身体损伤。

  1998年我们国家从有偿献血转变到自愿无偿献血,目的在于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推广自体输血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我个人理解主要体现三点,一是自体输血较之输出异体血液更加安全,自体输血的好处至少有四个方面,异体血液含有未知的病毒,除了现在检测的四大病毒指标,丙肝、乙肝、梅毒、艾滋,可能还有内制,病毒不断的诞生,发展有一个滞后的过程。第二个好处异体血液,因为乙肝、丙肝、梅毒、爱滋等病毒存在,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第三,输入异体血液的时候,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输血反应。第四,对RH阴性,通常所说的稀有血型的病人,对于血液的可得性要等难一些,这种手术病人,不能保证随时都能够得到充足异体血液的供给。

  第二点是可以丰富临床用血的来源,增强临床用血的总量,减少血液短缺的出现,要避免或者尽最大可能减少血液短缺的出现,应该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着手。推广自体输血开源一种有效的措施,正因为如此,实施自愿无偿献血的欧美国家,目前自体输血占手术用血的总量比例是比较高的,在20%-40%,美国手术病人中80%,澳大利亚手术病人中60%,输入的就是自体的血液,在日本自体手术病人80%-90%会在手术前准备2-3个单位,也就是400-600毫升的自体血液。

  推广自体输血和现实意义的第三点是:实施自体输血的病人及其家属,或者异体血液自体血液联合使用的病人,对血液的保护意识会大大的增强,一旦今后只能接受异体血液的时候,这些病人和家属,对那些无偿捐献血液的爱心人士感恩的心会更加强烈,对整个社会互帮互助有更大的感受。

  目前我国手术病人出院了以后,出院的收费单是输入异体血液的费用是和检查费、医药费、护理费、床位费一并罗列,容易让病人和家属,将异体血液和药品等同起来,会形成这样一种理解,我是在医院接受了医疗护理,我使用了床位,我接受了检查,我使用了药品,我也接受了异体血液的输入,但是我也付费了,家属会有一种理解。很难病人家人理解异体血液是没有计费的,广大无偿的捐献者的爱心也是无价的。

  病人支付的仅仅是血液在采集、分离、制备、储存、发放过程中一种成本,是这样一个费用。有人做过500人病人循环式的调查,50%左右的病人,对自己身体内流淌着爱心人士的血液是缺乏足够的感恩之心,对血液保护意识也显得不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