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白鹭展翅,又是一年凤凰花开,2013年5月23日至2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承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7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大会以“重症医学亚专科”为主题,邀请了众多国内和国际的知名讲者,不仅全面介绍了重症医学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学科的前沿问题,更是围绕着“亚专科建设”这一新时代的背景,为重症医学的发展规划出了美好的未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本次大会注册代表人数达到了6500余人,创造了历届大会之最。Workshop及学术会议在10个分会场同时进行,进行学术专题讲座258余场,涵盖到40余个学术版块,出席本次大会的国内外讲者达到了220余人,大会吸引学术论文投稿达1800余篇,将本次大会打造成了一场丰盛的学术饕餮大餐,为ICU各个亚专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日的8场Workshop拉开了这场学术盛宴的序幕。每年学术年会前的workshop一直是年会的重轴戏之一,因为它代表了学位为重症医学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重症专业技术操作规范化的平台。以往六次年会的workshop围绕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及血流动力学等内容展开,根据这6年的举办经验与反馈意见,为了更好的组织协调并调动参会代表的参与积极性,组委会调整了技能培训的部分内容,加入“CRRT跨膜压的测定与影响因素”、“机械通气--阻力与顺应性检测与分析”、“纤支镜肺泡灌洗及保护性毛刷取材的规范性操作”、“NAVA神经电辅助呼吸”、“微循环走到床旁”等紧紧围绕临床的内容和国际最新监测与治疗技术;学会在会前将每项技能培训的目的和培训方案放在网站上,吸引参会代表提前报名并对欲参加的项目内容充分掌握,在培训中尽量采用大动物来更好的模拟临床,向全国同仁展示了高新技术在重症医学诊疗中的应用,同时也体现了重症医学各个亚专科的百花齐放。 24日的开幕式上,震撼人心的开幕式视频、人山人海而又井然有序的参会代表,使得开幕式的气氛热烈而又庄严。当国歌响起时,全体参会代表起立,共同唱响义勇军进行曲,祝愿祖国更加美好。随后大会主持人马晓春教授、张民伟教授介绍了参会的各位领导,当邱海波、刘大为、于凯江等教授起立时,会场以雷鸣般的掌声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邱海波主委用生动的语言诠释了亚专科建设的使命,并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雁飞、厦门市副市长国桂荣也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开幕式上启动了2个项目,其中之一是孕育了近半年的“青年医生海外培训项目”。这一计划将每年在全国重症医学领域选拔优秀青年医师数名,经过资质的筛选,专业的考核,外语能力的面试后确定的人员将有去国外顶级医学院重症医学科短期进修培训的机会。“青年医师海外培训项目”力争为重症医学青年才俊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必将推动重症医学进一步发展。开幕式上公布了今年选拔出的六名青年医师的名单并颁发证书。另一个项目则是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主办的《重症医学实用技术全集》启动仪式,由罗玲副秘书长宣布编委会名单,并由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雁飞颁发编委会专家聘任状。 开幕式后,邱海波主任委员作了“亚专科建设:重症医学的必由之路”的主题报告,诠释了局部与整体的临床思维模式,刘大为教授阐述了“系统与器官的协调-重症医学的核心问题”,强调这种点与面、器官与多器官或整体思维,必须贯穿在重症医学的临床与科研中。于凯江教授作了“重症医学2012”的专题报告,介绍了重症医学在过去1年中的学术进展。ESCIM候任主席Daniel De Backer以及美国重症医学主席Carol L. Thompson教授针对国外亚专科建设情况所做的专题报告让国内的参会代表们对亚专科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是重症医学发展的必然性,也是重症医学与国际接轨、取得更加辉煌成就的保障。 主会场之外设置了10个分会场,历时3天的学术内容安排让与会代表的热情空前高涨。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速度与国际化交流是远远高于其它各个学科,各项大型国际多中心研究的出炉为重症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循证证据。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国重症医学与世界的学术交流,本次年会特殊要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重症医学专家参会,并围绕业内热点内容设置了“中美联合论坛-脓毒症”、“中美联合论坛-镇痛镇静”、“中欧联合论坛-血流动力学”、“中欧联合论坛-重症营养”、“PPTA论坛”“ICU建设、管理、质控――两岸三地经验交流”等特色版块。SCCM主席Carol L. Thompson、ESICM现任主席Jean-Daniel Chiche、ESICM候任主席Daniel De backer、美国呼吸治疗学会主席Jerome M. Sullivan、NVIC(荷兰)主席Arthur R.H.van Zanten、香港重症医学会主席殷荣华、及美国R. Phillip Dellinger教授、澳大利亚Albert Farrugia教授、法国Jean-Loius Teboul教授等应邀出席。国内刘大为教授等针对感染性休克从基础到临床、从大循环到微循环、从氧代谢到器官特异性、从流行病学到循证医学方面与国外专家在相关会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精彩演讲与学术讨论,让能容纳1000余人的海峡厅座无虚席。台湾的尹彙文教授、香港的殷荣华教授、新加坡的林文龙教授在“ICU的建设、管理、质控”版面与国内专家就不同国家和地区特色介绍并交流了ICU管理和培训,进一步拉近了两岸三地的距离。“镇静-中美联合论坛”版面就目前最新镇痛镇静指南及镇静的评估方案等热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欧联合论坛-重症营养”版面则采用了讲座与培训形式相结合,邀请中欧的专家对重症营养方面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进行解读,并就重症临床营养的实际问题和具体操作进行了互动式的培训,如此创新的形式令与会代表有极佳的参与感,并获益良多。 重症医学的专业内容往往围绕器官的特异性而产生,2012年学会曾举办“重症呼吸大会”、“重症肾脏大会”等专题会议强调亚专科的意义。今年年会的设置上,仍然围绕系统器官特异性设置了“重症呼吸”、“重症肾脏”、“重症凝血功能紊乱”、“重症感染”、“重症心脏”、“重症消化功能障碍”、“重症神经”、“重症儿科”、“重症伦理”、“重症护理”等专题版面,并在各版面中保留了“教授查房”、“专家访谈”、“专题辩论”等大家最喜欢的形式;远程查房的演示更是让参会的同仁们眼前一亮。手机短信平台、手机应用SCCM、电子壁报、网络传输幻灯片(replay)等等与国际会议一致的先进技术的使用,不仅保障了大会顺利便捷的进行,也使得参会代表耳目一新。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重症医学科内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VAP的发生增加ICU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里的热点问题和研究成果,应用最新的国际统一的循证医学方法(GRADE方法),组织了专家进行讨论并制定“VAP预防、诊断及治疗指南”。从最初2009年12月成立VAP指南工作组至今年年初最后一次讨论并投票通过,历时3年。本次年会前VAP指南作为重症医学分会的第13个指南颁布,为了更好的解读指南的制作及指南的循证证据及日后指导行业内的规范操作,学会特殊设置了“VAP指南”学术版面,并请参与制定的专家进行了有关“VAP指南”制作、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细致解读。 正像每年热火朝天的学术年会中丰富多彩的内容一样,危重症领域内每天都会有成百上千的专业文章发表,许多大规模的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出炉都会引起业内的震动和相应从业规范的改变。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症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和临床更新内容,重症医学分会从2010年起每年组织国内重症医学的教授和中青年专家编写《重症医学年鉴》。从2012年7月开始组织准备,至2013年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重症医学――2013》仍然涵盖了重症医学亚专科的内容,从重症医学研究最前沿出发,认真立题、组稿、审稿,从探索的角度对重症医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阐述,并如以往一样,收到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与喜爱。 今年上半年,H7N9禽流感、雅安地震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让重症医学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为此重症分会特意添加了第十分会场,设立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版块,详细讨论和总结了H7N9及地震中发生的问题及经验,为未来更好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准备。 本次大会的会务组织工作井井有条,会务接待分工清晰、精心准备。在多方保障下,大会全面展示了我国重症医学欣欣向荣的现状,为全国重症医学同仁的学术交流以及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这次会议,使全国的重症医学医务工作人员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到亚专科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为重症医学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徐灏 朱然 张民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