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业天地 > 病例报告

“颈源性背痛”病因与解剖学分析——附3例报告

时间:2010-08-24 10:46:24  来源:  作者:

郑宝森 张露 史可梅 邓乃封<?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天津医大二院疼痛科 天津医科大学麻醉学教研室 300211

 

慢性背痛在疼痛门诊较常见到,对其病因学诊断尚未见文献有详细描述[1-4],检索2004年5月以前的CENTRAL (2004, issue 3), MEDLINE, EMBASE, CINAHL and Science Citation Index未见有慢性背痛与颈源性背痛(Cervicogenic Backache)相关的报告。本文3例慢性背痛患者的疼痛特点结合病因与解剖学关系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病例1:王××,男性,52岁,干部。主因左背部疼痛和沉重感,伴同侧上肢疼痛1年。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到左侧后背酸沉,伴左上肢疼痛。曾服药物、按摩、针灸、牵引治疗1年效果不明显。疼痛科检查:颈椎活动度尚可,肩胛冈压痛(+),颈5-7棘突旁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霍氏征(-),双侧肌力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MRI显示:颈3~6间盘向左后突出,挤压硬膜囊与神经根管。于2003年4月10日以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治疗。

病例2:刘××,男性,67岁,干部。主因右侧背部疼痛2个月,伴沉重感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背部疼痛,曾服止痛药、输注神经妥乐平治疗无效,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并严重影响睡眠。疼痛科检查:颈椎活动可,右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臂丛牵拉试验(-),扣顶试验(+),引颈试验(-),双手肌力正常。经MRI显示:颈3~6椎间盘向右后突出,并挤压神经根。于2003年12月10日收入院治疗。

病例3:杨××,女性,51岁,会计。主因肩部疼痛10余年伴沉重感,疼痛加剧1年。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无诱因自觉颈部不适,自认为“落枕”,经针灸、按摩后好转。后来“落枕”症状频发,伴背部疼痛加重1年,双侧肩胛区疼痛不可忍,伴左侧头痛和胸闷憋气,心电图未见异常。疼痛科检查:颈椎活动稍受限,颈3~7棘间隙压痛(+),双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霍氏征(-),双手肌力正常。MRI检查显示:颈4~6椎间盘后突出,颈3~4;6~7椎间盘后膨出,颈7~胸1椎间关节突增生、黄韧带肥厚。经门诊于2003年12月21日收入院治疗。<?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二、讨论

本文报告3例患者的疼痛表现,均由颈后部向下放射到肩胛骨内侧缘与之相对应的胸椎棘突之间,伴有背部沉重感。物理检查提示,所有患者上肢活动均无明显受限,但肩胛骨内侧缘与棘突之间局限性压痛均为阳性,未发现上肢疼痛或手指麻木感,上肢与手部肌力未见异常,霍氏征阴性,其它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MRI检查,2例患者显示颈3~6、1例患者显示颈3~7椎间盘突出,伴有向后挤压神经根或硬膜囊。因此,3例患者仅表现为背痛与MRI显示有颈椎间盘突出是其共同特征。

患者仅表现为肩胛内侧缘疼痛的原因,至今未见文献对此报告。我们结合解剖学分析其可能疼痛原因包括:1. 该处有肩胛背神经(Nervus dorsalis scapulae,NDS)走行,该神经主要来自颈5神经,但常接受颈4神经分支。该神经刚出椎间孔时发出,向下后方越过中斜角肌表面或穿过该肌,与副神经平行下行至肩胛提肌前缘,经(或穿过)该肌和菱形肌的深侧,沿肩胛骨内侧缘下降,分布于肩胛提肌及大小菱形肌[5]。该处压痛点恰与上述神经肌肉分布有关。2. MRI检查结果均显示颈3~6或3~7椎间盘突出,按照颈部神经的解剖学分布特点,颈3~4椎间隙出颈4神经,颈4~5出颈5神经,以颈5和颈4神经根损伤可能导致肩胛背神经疼痛症状。由此认为,患者可以仅仅表现为肩胛骨内侧缘局限性疼痛。

有文献报告,由颈2神经后内侧支发出的枕大神经痛,枕2~3神经后支发出的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痛,已于1990年,国际头痛委员会正式颁布了关于“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GH)”的分类标准后才在临床广为承认[6]。鉴于对CGH的认识,使这一诊断患者才逐渐得到重视与有效治疗。因此,我们暂称本文3例患者为“颈源性背痛(Cervicogenic Backache,CGB)”在此与同道商榷

 

参考文献

1. Buckley FP. Regional Anesthesia with Local Anesthetics. In Loeser JD. Bonica’s management of pain (Third edition). Philadelphia, Lea & Febiger.2001:1896-1951

2. 赵定麟 主编,颈椎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01:92-104

3. 潘之清 主编,实用脊柱病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济南。1999:348-363

4. Patrick D. Wall, Ronald Melzack. Nerve and root damage, In: Textbook of pain. Churchill Livingstone,(third edition),Edinburgh London Melbourne,1994:508-567

5. 焦守恕,曹武,高秀来等。人体解剖学图解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1:300-301

6. Nilsson N. The prevalence of cervicogenic headache in a random population sample of 20-59 year olds. Spine 1995;20(17):1884-8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