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碘盐”的普及,甲状腺肿患病率显著下降,因巨大甲状腺肿致气管受压变形狭窄者已极少见,然而我院ICU一月内连续收治类似病例2例,其中例一入院时还被误诊,说明对该类病症的防治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凡可扪及肿大的甲状腺和/或可扪及甲状腺结节即定义为甲状腺肿,多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晚期亦可呈结节性。由于其毗邻气管,侵犯、压迫气管而引起气管软化和气管狭窄。此类气管狭窄起病缓慢,中度以下狭窄时呼吸困难较为隐匿,但在精神紧张或并发气管、肺部感染等情况下,即可因痰液堵塞、气管痉挛而加重气道梗阻并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还常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如病例一)。患者一旦出现明显气促症状,多即意味着气管已严重狭窄,极易迅速产生窒息而危及患者生命。该急危重症因病情特别复杂而处理难度大、风险高,有必要加强对该其的认识和处理。 Ferson等认为CT和MRI可以提供清晰的气道局部结构,可有效提高对病理改变引起的困难气道的评价和管理能力。除了直接获得的横截位图像外,通过图像的三维重建,还可以获得气道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能帮助医师从各个角度对气道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上述2例患者CT和MRI结果显示甲状腺重度肿大,气管受压变形狭窄,且狭窄部位低,属典型的困难气道。 处理上首选清醒气管插管且导管头端必须越过梗阻部,但须提及的是,对不用任何镇静或麻醉即直接强行喉镜暴露声门插管的方法应该彻底摈弃,因为这种暴力插管方法易引起声门、气道严重痉挛致插管失败或声门、气道等结构的严重损伤、全身性剧烈应激反应。另外,为避免导管过粗插管失败或气道损伤,宜选择较小型号的不易压瘪的内衬金属丝的导管为宜。若气道受压狭窄部位低,为使气管导管头端越过狭窄部位,一般不选择经鼻插管。插管前需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合作,由于肿瘤压迫气管,患者体位略向健侧调整,配合完善的表面麻醉,插管成功率将显著提高。 反思2例病人抢救的经验和教训,尽早气管切开并手术解除气管压迫是解决这类病人气道问题的关键。例一成功之处在于在周密准备情况下果断地迅速给予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这一点或许正是例二失败之处,因为例二患者气道问题较慢性硬膜下血肿相比前者更为紧迫,气管切开应优先或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同台进行,这样才能掌握主动,争取到良好的转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