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当病人一旦出现心跳停止,立即常规注射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lmg,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ACD-CPR的操作为抢救者将硅胶吸盘即在病人胸骨下1/3处,抢救者右手在下,放在硅胶吸盘上,用带固定,再将左手放在固定带上,双手重叠进行按压,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4~5cm,按压后立即提拉吸盘,带动胸廓快速扩张,按压与提拉时间为l:1,频率为80~100/min,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均由同一医师操作,顺序是先进行STD-CPR,而后进行ACD-CPR,各按压3min,记录数据。 3 结 果 本组11例患者中,10例进行了两种复苏方法的比较,结果发现ACD-CPR与STD-CPR相比,前者能使血压明显上升。平均动脉收缩压进行STD-CPR时为10kPa,而进行ACD-CPR时为13.7kPa,两者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进行STD-CPR时的平均动脉舒张压为3.9kPa,而进行ACD-CPR时上升为5.6kPa,两者亦有显著差异(P<0.01);平均动脉压在STD-CPR时为5.93kPa,进行ACD-CPR时上升为8.3kPa,差异显著(P<0.01)。以上数据的变化充分说明:两种复苏方式比较,ACD-CPR能明显提高循到血压。11例患者均复苏成功,其中1例痊愈出院。其余患者因病情危重,最长存活时间为5天,最短为8h后死亡。 4 讨 论 过去我们一直用胸泵和心脏泵两种机制来解释标准CPR血流的产生。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注意力集中于如何提高CPR按压阶段的胸腔内压,从而达到驱出胸腔内的血灌流重要器官的目的。ACD的特点是主动减压,从而增加胸腔负压,促进静脉回流,同时增加肺通气,大量研究证实,心肺复苏过程中主动减压能提高心肺血液循环,提高心搏骤停后的存活率。临床研究亦表明,心搏骤浮10min内进行ACD?CPR,其立即复苏成功率是标准心肺复苏术的两倍,但最终预后两种方法仍无定论。 本文报道的11例ACD-CPR患者都是先采用STD-CPR。而后进行ACD-CPR。两种方式的复苏均为同一医师操作,采用的按压深度及频率均一致,尽量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ACD-CPR较STD-CPR血压全部明显升高。此外该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操作与徒手按压一致,并能加强呼吸,因此认为有推广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