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业天地 > 病例报告

21例非停跳冠脉搭挢手术的麻醉处理

时间:2010-08-24 10:46:38  来源:  作者:

 

目的:介绍非停跳冠脉搭挢手术(OPCABG)的麻醉处理。方法:2005年1月~2007年6月间,作者单位共实施OPCABG 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平均年龄66.5±8.2岁。全部病人均选择全麻复合控制性降压麻醉,术中监测有创血压、CVP、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呼气末CO2(PETCO2)和Ⅱ导联心电图。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罗库溴铵、芬太尼;术中以芬太尼、丙泊酚泵注、持续或间断吸入低流量异氟烷,按时追加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和肌松。同时在诱导开始前即泵注小剂量(0.1~0.3μg/kg/min)硝酸甘油以增加冠脉氧供,根据MAP及时调整用量;诱导期及术中搬动心脏特别是搭右冠及回旋支血管桥时抬举心脏时,特别注意循环变化,注意血压骤降,此时适当加快输液及头低位可有效缓解低血压,必要时可用新福林40~100μg静注,效果满意。主动脉根部钳夹时SBP应控制低于100mmHg。由于手术器械改进和术者手术技巧的提高,术中心率只要不超100次/分,不必严格控制。OPCABG麻醉应维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以降低心肌氧耗为主,避免加重心肌氧耗的因素,切皮及锯胸骨前应及时加深麻醉,避免此操作引起的血压上升和心率增快,如果麻醉受到限制,则用血管扩张药及β受体阻滞剂控制。维持BP、HR稳定不仅可保证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且可减少术后心梗及再梗塞的发生率。临床上可以MAP/HR来判断预后。一般认为,MAP/HR>1,围术期经过较平顺,此值越小,预后越差。本组所有病人无1例出现围术期心肌梗塞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至于正性肌力药物,因其可增加心肌耗氧量,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对MAP持续偏低而CVP较高者,用多巴酚丁胺以改善心功能。OPCABG术后患者常规用呼吸机支持6~8小时。异丙酚5~10ml/h持续泵入可降低应激反应,防止术后高血压。对有潜在心肌缺血和术后HR>100次/min的患者,应尽早恢复使用β受体阻滞剂。结果:21例患者分别搭桥2~4支;全部患者麻醉手术经过均平顺,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第一天均顺利拔管转入普通病房。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前评估、严密的术中监测、围术期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和适当的麻醉深度、术后常规呼吸支持和监测是OPCABG麻醉处理的关键。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