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业天地 > 病例报告

自残性断指再植手术的麻醉处理24例

时间:2010-08-24 10:46:52  来源:  作者:

 

    我科室自2004年8月-2007年6月将臂丛麻醉配合围手术期的镇静镇痛方法应用于24例自残性断指再植手术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自残性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2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5例。麻醉科医生术前会诊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安慰,让患者情绪安定。另外,术前给予咪唑安定2mg,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并给予5L/min面罩吸氧。在开通上肢的静脉通路后,用小儿留置针进行臂丛神经腋路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保留外套并固定。注入1%的利多卡因、0.3的罗派卡因20ml。待麻醉效果满意出现后静脉推注芬太尼0.1mg+咪唑安定2mg。手术开始。并分别记录患者在手术开始时、缝合血管时、手术结束时患者的血压、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及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情况。手术结束后,保留穿刺针外套48小时,每隔6~8小时注入0.2的罗派卡因8ml。静脉推注芬太尼0.05mg+咪唑安定2mg,一天2次,连用3天。并在术后412244872小时监测患者的血压、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方法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

2  结果  本组24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中的各个监测时间段中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与麻醉前相比有显著下降(均P<0.05),但均于正常范围,无任何处理。氧饱和度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均P>0.05)。术中无人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术后各个监测时间段中患者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与术中相比无显著差异(均P>0.05)。患者情绪稳定,镇痛效果满意。亦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最后再植的断指全部成活,成活率达100%,高于一般的断指再植手术95%的成功率。

3  讨论

自残性断指手术的麻醉选择上,一直有这不同的看法。单一的臂丛麻醉虽然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以前也往往成为首选的麻醉方法,但是此类患者常常因为情绪激动,不能配合医生的麻醉与手术操作,或者因围手术期情绪波动较大,并持续时间长,导致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最终使手术失败。全麻虽然以其麻醉完全,镇痛效果佳而常被此类手术所采用,但在实际中,笔者发现,此类病人在自残前,往往大量饮酒或饱餐,在全麻诱导过程中,极易引起反流误吸,给麻醉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全麻高昂的费用、术后无镇痛作用以及术后护理困难等问题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不少的限制。

针对此类病人的特点在术前的麻醉会诊中,应与手外科医生紧密配合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安慰,让患者情绪安定,并将麻醉及手术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尽量取得患者的配合。另外,在术前给予小剂量的咪唑安定也相当的关键咪唑安定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且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适用范围广,安全系数大和具有遗忘作用的优点,有利于消除患者此前对不愉快经历的记忆,使其情绪能迅速的稳定下来,配合麻醉的操作,另外术前使用咪唑安定还具有预防局麻药中毒的作用。

 

 

 

    手术中的麻醉方案,常规选择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具体可根据手术指别的不同而选择肌间沟或腋窝入路。本文全部选用腋窝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并留置导管。根据手术的需要追加局麻药,以满足长时间缝合血管的手术需要。在手术开始前,再静推芬太尼0.1mg+咪唑安定2mg,给予患者进一步的镇静与镇痛,以弥补臂丛神经阻滞可能的麻醉效果不佳,使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在臂丛神经阻滞部位留置导管,定时给药镇痛,使臂丛神经处于持续阻滞的状态。既有效的阻滞了上肢的交感神经,使上肢的末梢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又能提高局部组织的抗炎作用。还能阻断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神经的传导,解除小血管痉挛的效应。尤其是对于此类断指再植的患者,解除小血管痉挛,促进再植断指血液循环就显得犹为重要。它是手术成功与否,断指能否成活的关键。另外,笔者发现,在术后早期,患者的情绪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情绪波动仍然较大,甚至出现于医务人员对抗,拒绝继续治疗,直接影响了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因此在术后前三天定时使用芬太尼与咪唑安定来进行继续的镇静与镇痛相当必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围手术期使用镇静、镇痛的药物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防意外的发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