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业天地 > 经验交流

Broncho-Cath<sup>TM</sup>左侧双腔插管技术

时间:2010-08-24 10:18:12  来源:  作者:

本文由泰科公司提供


                          前 言

  Broncho-CathTM(Mallinckrodt Anesthesiology, St-Louis MO, USA)左侧双腔管(DLT)在1994年得到了重新设计,这是15年来的首次重大改进。改良的左侧DLT(LM-DLT)具有以下几个便于使用的新设计(图1):首先,支气管内部分由50mm缩短为45mm;第二,支气管内套囊长度由19mm(包括近端套囊外的封口部分)(图1A*)缩短到15mm(套囊近端封口位置移至套囊内)(图1B*),并且套囊向尾侧移3mm; 第三,气管导管轴和支气管导管轴之间的夹角由30度增加到45度;此外,去除支气管导管尖端的斜面。这些改进增大了安全范围,并且降低了呼气相阻塞的危险性。
  然而我们实践发现,纤维支气管镜(FOB)下应用传统方法插入LM-DLT,其改良的近端和套囊部分会带来一些问题,当患者从仰卧位改变为侧卧位之后,经常可见到套囊移位、膨入气管内,支气管尖端滑动或滑出左主支气管。正确的置入DLT对发挥其正常功能至关重要,放置不良会导致气体交换受损,并影响手术肺隔离和萎陷的效果。
    事实表明,麻醉期间DLT的位置可以因为外科操作、患者咳嗽以及移动患者头部、颈部或全身而改变。Desiderio等报道,不管支气管内套囊是否充气,72%的病例在改为侧卧位后Sher-I-BronchTM (Sheridan, Argyle NY, USA) DLT的位置发生移位,主要是向上方移位。Klein最近也证实了这一应用LM Broncho-CathTM DLT的结果,采用标准的推荐方法,患者改为侧卧位后近端导管位置不良的发生率为43%。
    我们在此介绍一种LM-DLT插管新技术,提出评估导管位置的改良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此项新技术对于改善LM-DLT到位率的优越性,并对LM-DLT进行验证。我们将新技术与现行标准推荐的FOB下LM-DLT插管方法进行比较。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材料和方法
  
选择61名需LM-DLT双腔管插管进行胸外科择期的手术的成年病人,随机分为CT组(30例)和NT组(31例)。排除标准包括任何主气道解剖异常(例如近端肿瘤)、明显的气管偏斜以及有肺部切除或胸部放疗史。研究选用LM Broncho-CathTM DLT。从麻醉诱导后LM-DLT插管开始观察,直至患者改为侧卧位、检验LM-DLT位置、必要时进行调整后结束。
  监测指标包括心电图、有创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呼末CO2和旁路呼吸测定而得的压力-容积环。
  建立静脉通路后,予甘罗溴铵0.2 mg iv以抑制唾液分泌,从而获得纤维支气管镜的理想视野。
  全麻下行LM-DLT插管,根据Brodsky's表选择合适的管号。中立位患者头部置于枕上, LM-DLT到位后气囊注气(不漏气的最小量),用旁路呼吸测定而得的压力容积环确认。
  用4mm的纤维支气管镜完成全部纤维镜检查,并根据以下标准对导管位置进行评估:1.CT组:在仰卧位,通过右侧气管腔,检查者可看到清晰的气管隆突,必须使左侧支气管蓝色套囊恰好位于隆突之下(图2C),然后通过左侧支气管腔,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和支气管隆突必须清晰可见,从而确保LM-DLT到位。2.NT组:纤维镜下确认左主支气管内插管过程和气管隆突的位置,气管隆突处看不到支气管蓝色套囊的近端(图1)。然后通过左支气管腔透过导管管壁调整导管位置,从而使隆突位于不透光的黑色标线与支气管套囊顶端之间(图2D和3),最后应该清楚地看到左肺上叶(LUL)支气管开口和支气管隆突。
  将LM-DLT在口唇水平用线绳固定,并于DLT分叉处打结。患者改为侧卧位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对LM-DLT的位置进行评估,导管可接受的最浅位置是蓝色支气管内套囊正好位于隆突之下,最深位置是可以看清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如果LM-DLT移位超出上述界限,需要重新调整位置。<?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61名患者中,72%行肺癌手术,7%行气肿减容术,其余21%为其他情况(如结核、肺活检等)。两组手术类型的分布相同。
  如表II所示,两组患者侧卧位后LM-DLT的移位情况和方向(头侧、尾侧或无移位)相似。NT组需要调整近端位置的几率明显低于CT组(16%∶43%, P=0.007),两组需要调整远端位置以看清LUL支气管的几率没有差异。
  经过检验,以下因素对两组导管复位没有显著影响:硬膜外穿刺在诱导前或诱导后、上下门齿是否缺如、手术大小以及LM-DLT管号。身高对导管移位及复位无影响。
  本实验全部病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透过LM-DLT管壁观察气管内标志均很顺利。

                          结 论
  新插管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需要重新调整导管近端位置的几率下降了63%(16%∶43%)。新技术利用纤维支气管镜透过导管管壁观察新标志,使得LM-DLT更深地插入左主支气管。这种新位置增大了DLT可移动的安全范围,更适合于LM-DLT及其近期的改良产品。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