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业天地 > 经验交流

“血荒”频袭武汉:无偿献血仅靠大学生?

时间:2010-08-24 10:21:17  来源:  作者:

                               

                                        献血志愿者身穿“爱从献血开始”的广告衫。(资料图片)

  “血荒”严重,血液储备降到警戒线以下

  在武汉市武昌区繁华的中南路上,义务献血车前门可罗雀。“暑假向来是武汉的采血淡季,大学生们放假回家了,再加上天热,献血的人自然就少了。”武汉血液中心志愿者小王说,从早上到现在献血的不超过20人。在武汉广场等多个流动献血点,日均接待献血者不超过30人。

  武汉某高校一名多次参加献血的大三学生小周说:“最近两个星期献血的人数都比较少。现在不少市民怕献血影响身体、耽误工作,甚至害怕传染上疾病。9月份高校开学后,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缓解。”

  武汉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武汉市日均采血量仅为400个单位(每200毫升为1单位),只有非假期日均正常采血量的一半。因暑期手术增加,临床用血量保持在近600个单位的高位,每天缺口约200个单位。为此,血液中心号召市民踊跃献血。

  8月22日,武汉市血液中心网站血情公告显示:A型、B型和O型血处于急需水平。据了解,今年武汉总供血量突破40吨大关,缺口达到了五万吨,比往年增加将近两吨,导致用血供不应求。除本地采血外,武汉市血液中心不得不从周边城市调血。

  武汉某医院检验科徐医师介绍说,目前A型血、O型血非常少,从七月份开始甚至要凭票供应,就像当年发粮票,布票一样,这在以前从来没有过。一些等待手术的病人家属不得不想办法自行解决。一位患者家属表示,自己的朋友、侄子帮忙献的血,四个人才把要做手术的血凑齐。

  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武汉各大医院共有百余台手术因供血短缺而延期。因“血荒”而导致手术延期,不仅会影响病人的及时治疗,也会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引来家属的抱怨。武汉血液中心有关负责人称,目前这种现状十分危险,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血液供应难以为继。

  季节性“血荒”原因何在?

  武汉市血液中心公众服务科主任袁明超说:“武汉市血液供应始终存在动态缺口,而寒暑假则显得特别严重。”

  对于“血荒”产生的原因,他分析认为,武汉现在是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而大学生一直是献血的主力军。他们年轻、有爱心,不受旧观念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6.65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其中超过50%为在汉高校学生,献血量达到20.8吨。到了寒暑假,大学生放假返乡,就成了“血荒”凸现的直接原因。

  同时,武汉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大量省内周边的危急、疑难重症病人被转入武汉各大医院,加剧了用血紧张形势。近年来,武汉市临床用血量增速比较快,平均每年增长约25%以上,而无偿献血每年增长仅为10%,用血量和采血量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值。

  采血点偏少也制约了献血人群数量。目前,武汉市仅有八个采血点,其中群光广场采血点每年的1-3月、7-9月才被允许采血。而按照武汉市的实际情况,至少需要21-22个献血点才能满足采血要求。

  同时,一些医院在科学用血、合理用血方面还有待完善。一些医生血液保护意识较差:不必要输血的病人也输血、可少用时大手大脚、甚至造成浪费等。

  本地市民献血不太踊跃的原因还在于一些人仍持有旧观念,认为献血伤身体、血液是珍贵的,使得献血增速缓慢。此外,武汉夏天中午特别炎热,使得流动献血车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也制约了人们的献血热情。

  针对暑期“血荒”,武汉血液中心也采取了一系列开源措施:夏季延长工作时间,以前大多数采血车和献血屋下午5时就收工,现在根据不同献血点的情况延长到7时或者8时下班;利用原有献血者资料,通过短信平台,向献血间隔期满的献血者发出7万多条爱心招募短信,希望他们再次奉献爱心;与湖北电信合作,给小灵通用户发出20多万条号召献血的短信;在一千多台公交车上免费发布10天的公益广告,号召市民献血,同时还在报纸、电台、电视台进行公益宣传,并和一些企业合作开展献血宣传活动;招募40多名志愿者加入献血宣传的行列,向市民派发无偿献血宣传资料。

  此外,武汉市血液中心还采取了一系列节流措施。血库血液优先保证急救、危重病人,并预留一部分应对突发性事件。对于那些可以延期、缓期进行的手术,暂不提供手术用血;鼓励病人亲属加入无偿献血行列等。

    改变献血者结构,完善义务献血机制

    高校学生一直都是义务献血的主力军,而他们一旦放假回家,没有了义务献血的主体,血液中心只出不进,血液库存当然会紧张。这种现象暴露出我国义务献血方面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献血队伍结构失衡,义务献血的群体太过单一化,缺乏稳定性。

    据武汉血液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献血人群中,高校学生占了约50%,农民工献血也很踊跃。相比起来,本地居民积极性不高,不少人认为献血对健康不利,或担心抽血传染疾病。

    自1998年实施献血法后,献血从有偿转为无偿,并确立了自愿原则,其实际收效要以民众的人道精神和自觉意识为支撑。而有关方面的宣传引导不够广泛深入,不少人对此存在认识误区,使得献血尚未成为大众的普遍意识和自觉行为。

    另外,政府的推动措施不够全面有效,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且结构合理的献血队伍,过于依赖少数群体。如,免费用血和体检的激励措施,对大学生和农民工吸引力较大,但对单位职工和城市居民作用有限,因为他们大多享有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

    志愿者小周表示,在医疗卫生部门的大力宣传和大中专院校的配合下,学生成为献血的主力军是件好事,但是一个城市的血液供给,不能只依赖学生群体。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扩大社会义务献血群体的范围,鼓励社会更多阶层、更多人士加入到义务献血的队伍中来。

    据了解,许多发达国家的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在我国也有一些地方采供血工作做得较好。在青岛840余万人口中,注册献血志愿者的人数超过33万,有近千人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和“促进奖”。

    袁明超表示,血液中心接下来会继续和志愿者合作,加大宣传,使更多本地市民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从全局来说,应通过公民自愿精神的提倡与锻炼让更多的人参与献血,形成供血的日常机制;对细节而言,政策执行、具体操作要更细致、完满、周到。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教讲认为,“血荒”现象在全国大城市中非常普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群众的奉献意识有待加强;另一方面,血液管理机构和医院也该向群众交一本明白账,说明血液的用途和流向,消除群众的疑虑,让无偿献血处在一种和谐的互动状态中。他建议,政府部门不妨建立献血激励机制,如在网站上公布献血者的名单,让全社会都能看到这些人的善行义举。(韩建超 李鹏翔)

                                 

                                                文章来源:检验世界网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