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缺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现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我院358例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0月在延边社会精神病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符合下列入组标准:(1)用抗精神病药前心电图检查正常;(2)既往无器质性的心脏病史,排除其他躯体疾病;(3)病人合作,能坚持服药,配合进行心电图检查。入组共358例,年龄21~76岁,病程1~44年。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服药种类、合并用药、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表现的进行登记。将对象分别按性别分为男(249例)女(109例)两组;按年龄分为<50岁(240例)、≥50岁(118例)两组;按病程分为<20年(206例)、≥20年(152例)两组;按引起心肌缺血的常用药物种类分为氯氮平组(125例)(剂量75~350mg/d)、氯丙嗪组(40例)(剂量100~400mg/d)、奋乃静组(19例)(剂量20~44mg/d);按是否合并用药分为单一用药(204例)、合并用药(154例)两组。分别就上述有关变量进行χ2检验分析。
2.1 心肌缺血与性别、病程和年龄的关系 见表1。(1)358例中男患者249例,心肌缺血者34例,阳性率13.7%;女患者109例,心肌缺血者41例,阳性率为37.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26.28,P<0.01)。(2)年龄50岁以上者(包括50岁)共118例,心肌缺血者34例,阳性率28.8%;50岁以下者240例,心肌缺血者45例,阳性率18.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65,P<0.05)。(3)病程20年以上者(包括20年)有152例,心肌缺血者34例,阳性率22.4%,20年以下者206例,心肌缺血者41例,阳性率19.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32,P>0.05)。 2.2 心肌缺血与用药种类的关系 (1)358例中单一用药患者有204例,心肌缺血者43例,阳性率21.1%;合并用药患者有154例,心肌缺血者32例,阳性率20.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1.21,P>0.05);(2)心肌缺血患者单一用药最多的为氯氮平组(心肌缺血者29例),阳性率23.2%其次为氯丙嗪组(心肌缺血6例),阳性率15%,再次为奋乃静组(心肌缺血者2例),阳性率为10.5%,且氯丙嗪奋乃静组与氯氮平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 精神病患者与心肌缺血的患病情况 3 讨论 本研究针对358例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所作的心电图检查中心肌缺血较多,故对此进行了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各种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一般为良性,往往不伴有明显症状,停药可消失。心电图改变可能为心肌的复极化障碍引起,钾、镁离子改变可能是造成心肌复极化异常的重要原因。药物的奎尼丁作用也有关。据报道,酚噻嗪类心电图改变与奎尼丁相似。另外,凡具有局麻、抗组织胺和抗胆碱作用的药对心脏的作用往往和奎尼丁一样,酚噻嗪药理上兼具此三种效应,故可引起与奎尼丁类似的心电图改变[1]。 本文对心肌缺血患者的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病程、用药种类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肌缺血改变与性别、年龄有关,这与王桂丽的研究结果类似[2]。女性患者的心电图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可能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同种药物同等剂量时,女性的血药浓度高于男性,导致女性的不良反应重于男性;(1)脂肪组织与药物有亲和力,而女性脂肪容积一般大于男性,故稳态血浓度增高;(2)男性平均体表面积大于女性,药物进入体内分布容积较大;故同一剂量时出现血浓度较低;(3)男性睾丸酮可提高药物氧化酶活性,而雌激素则减低其活性,以致女性的血药浓度较男性高[3];老年患者阳性率较高,可能与其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或潜在心血管隐患等有关。 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但不同药物的影响程度不同,本调查未显示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样本少及药种类较单一有关。近年来,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电图改变的危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发生的危害性难以预测,治疗也相当困难,如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心电图Q-T间延长等,临床上应高度重视。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特别注意药物对心脏的影响,且应定期测心电图,特别注意女性、老年、长期住院患者,一旦患者主诉胸闷、眩晕等不适时,则应减药、停药或换药,并应密切观察。 【参考文献】 2 王桂丽,何培鑫,昂正荣,等.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2:764. 3 张向阳,吕德鹏,张玉兰,等.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6,9:745. 文章来自:检验医学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