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诸多疑惑,本报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梁连春教授。梁教授提倡,公众应科学、从容地应对甲型H1N1流感,不必过度恐慌。 易感情况 是否有人群和地域差异? 这次甲型H1N1流感的青壮年感染者较多。因为青壮年活动范围广泛,社交活动和集体生活较多,加之自身无相应抗体,易被感染。然而,美国和墨西哥的死亡者大多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哮喘和糖尿病等。因此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时,须重点关注老年人群,特别是存在慢性基础疾病的甲型H1N1流感病死高危人群。实际上,对于一种新型流感,所有人群均普遍易感。 对于本次甲型H1N1流感的易感性是否存在地域和人种差异,现有数据不支持作出定论。
疫情现状 甲型H1N1流感席卷全球? 不同国家的疫情不同,美国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不断攀升。亚洲方面,据新华社报道,截至北京时间5月18日,日本境内非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达92例。(编者注:据WHO通报,截至北京时间5月25日3时,全球共43个国家报告1202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死亡86例)。 此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不是很强,破坏性较小,造成流感大规模发病和严重危害的可能性较小,但仍不能排除此次流感具有席卷全球之一流行趋势的可能性。
流感防控 可防可治 重在预防 病毒的不同传播途径和特点决定了疾病的规模和流行病学特征。甲型H1N1流感通过呼吸道传播,保持2米的有效距离,可有效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在应对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期间,医学界和公众建立的传染病防控观念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事业的推进功不可没。以北京佑安医院为例,医院已制定了一系列完整正规的治疗、护理和紧急应对常规方法。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医院感染标准防护流程,进入病房后还要进行加强防护。患者床头设有抽气装置,可迅速抽走患者呼出的气体和飞沫。 流感防控重在预防。首先,应隔离患者,控制传染源;其次,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再次,药物治疗和疫苗研发十分重要。磷酸奥司他韦对甲型H1N1流感治疗效果确切,但不主张滥用中药、抗生素和磷酸奥司他韦。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已对磷酸奥司他韦耐药,美国感染学会将扎那米韦+金刚乙胺作为季节性流感的首选用药。
疫情走势 未来流感流行趋势难定论 未来流感流行趋势可能有以下3种情况:① 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力下降,直至毒力消失;② 成为季节性流感;③ 病毒变异、基因突变甚至基因重组,使病毒致病性更强,造成更大范围的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较强,其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有上百个可能的组合,目前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的可能,很难预测该病毒将出现何种变异。
链接 在2009年5月21日的“迎世博——‘长三角’传染病防控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侯云德院士在题为《病毒感染的特点与防治策略》报告中说,理论上讲,甲型H1N1病毒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存在,推测其可能有3种发展方向: ① HIN1流感病毒可能将进一步适应人体,变异重组(特别是在南半球,秋冬季到来后,在流感流行季节,病毒在人或猪体内产生新的重组株),毒性增加,使流行规模继续扩大;② 继续保持流感的温和流行状态,等同于或小于目前季节性流感中H1N1病毒的流行强度,或替代原有H1N1病毒流行;③ 病毒在数月后消失。 (本报记者 胡德荣) H1N1流感之未来 未来预测1: 流感会“南征北调”吗? 一些学者预测,流感病毒在北半球传播的势头将很快下降,但病毒在南半球出现后,其毒性可能会加强,再回到北半球造成破坏性更强的第二波疫情。尽管大量证据提示,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但2008年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的一篇文章显示,H3N2病毒通常源起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其后确实会从北部转移至南部,但很少再次回到北部。美国圣裘迪儿童研究医院的病毒学家罗伯特·韦伯斯特(Robert Webster)教授指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此次新型H1N1病毒在北半球的活动将在冬季停止。“你无法为病毒制定活动规律,它们每次都不按照规矩‘出牌’”。 Webster教授如是说。
未来预测2: 夏天来了,流感会“走”吗? 有历史为鉴,著名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第一波疫情发生于7月,1957年亚洲流感在9月袭击了美国。流感大流行并不遵守一般流感病毒的季节性规律。美国流行病学家乔治华盛顿大学西伦·蒙森(Lone Simonsen)教授认为,此次H1N1流感可能在夏季出现另一轮蔓延,如果此次H1N1流感重现1918年流感噩梦,则第二轮病毒传播的破坏性可能将更强。 对此次甲型H1N1流感未来流行趋势最准确的预测为——甲型H1N1流感具有不可预测性。 ——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共健康学院阿罗尔德·蒙托(Arnold Monto)教授 未来预测3: 流感病毒会发生变异吗? Simonsen教授推测甲型H1N1病毒可能出现遗传漂变。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病毒学家彼特·帕莱塞(Peter Palese)教授指出,PB1-F2蛋白与其他流感大流行毒株的毒力相关,而新型甲型H1N1病毒并无这种蛋白,因此,推测甲型H1N1病毒继续传播的可能性为50%,最终可能完全消失。另外一种可能性为,H1N1病毒与其他类型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产生耐药性或更为危险的病毒。美国圣裘迪儿童研究医院病毒学家理查德·韦毕(Richard Webby)教授指出,此次H1N1病毒来源混杂,是猪、人和禽的三重重组株。这可能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既往未发现三重重组猪流感病毒可导致猪发生严重疾病。目前人类对这种特殊病毒的亲代病毒认识比较充分,现在还没有任何明确证据表明此次流感有加重的可能, Webby教授个人也不甚支持H1N1流感将导致第二波疫情的说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