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业内同仁: 首先我谨代表此次“2009年中国医疗器械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评选活动组委会全体成员向所有积极参与活动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过一年来的调查研究,《2009年中国医疗器械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的评选结果已被整理和编辑,并出版《2009年中国医疗器械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竞争力报告》。本报告采用“竞争力来源——竞争力要素——竞争力评价指标”阶段性循序分析的手法和“竞争力资源输入——转换过程——竞争力输出”的系统思考模式,通过分析研究,阐述了企业的特征、竞争力的研究层次和一般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含义,比较全面地提出了企业竞争力界定的五大原则、定义及其六大涵义。在企业竞争力界定原则上,突出了生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指出企业具有生态性、可持续性是保持公司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源泉。在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上运用了目的、手段和外部表现三合一的手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企业竞争力定义,即“企业为了实现取得优势、创造价值、占领并控制市场、可持续发展等目标,通过环境分析、内部整合、合理配置资源,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较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可持续收益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是企业母子公司合力、各种要素能力、对竞争对象吸引力的最高层次的综合表现。并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研究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硬件”、“软件”;从“市场和生态”并重的角度分析研究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从企业对抗的角度分析研究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等。 企业竞争力有其系统性和动态性,处于变化之中的公司文化能力、公司经营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公司管理能力和公司外部环境能力都可以作为企业竞争力系统的子系统。一方面它们都有自己的功能、体系和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又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共同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我们在以企业竞争力系统分析和要素分析为基础,在比较全面地研究了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之后,按照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探索性地构造了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和两次收敛后的指标体系,从适合、实用、方便的角度设计了一些相关的评价指标。如文化整合能力系数、文化凝聚能力、定制化成本费用效率及其指数、市场规模竞争系数、利害相关者满意指数、可持续增长系数等等。还有一些指标,以前属于定性或者模糊定量指标,本报告探索性地将这类指标中的一部分变为定量指标,如生产构造能力,技术创新实现能力等。通过构建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和现实(收敛)指标体系,我们深深体会到,这项工作确实是一项层次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把握好企业竞争力各个要素之间、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制约关系。 本报告包含了所有被覆盖的全国医疗器械具竞争力水平的60家企业的详细概况,计算出了各个企业的指数分值以及相关的竞争优势与劣势。除了各企业的概况之外,详细的数据表格还列出了一个以指数计算所使用的变量为基础的各企业排名状况和其他方面的内容,有关入选各榜单的企业原始基础数据和标准值及其比较可参见本报告的附录部分;同时,还附有有关数据来源和特定变量的全面定义等技术性注解。 此外,本年度的报告还有以来自研究特定企业竞争力问题或更宽泛发展主题的著名学者、专家的几大突出贡献为特征。一些学者、专家以调查结果为分析研究的依据,而另一些则在探索研究企业竞争力的各种指数所突出的竞争力的各个方面,他们都关注持续增长与发展所需的条件,并为决策者、企业和相关人士提交了一份见解非常深刻的读物。每位学者、专家分别强调了竞争力的不同侧面,并对处于研究企业竞争力工作的核心位置至关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这些专题研究与企业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可以与报告中的企业竞争力指数、各企业的概况和其他的数据表格相互参证。 同一竞争力表现可用不同指标反映时,我们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等统计方法对其进行选择。然而,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的评比是一个复杂系统,评选活动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今后进一步改善,特别是指标性质状态的定性问题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在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一类是可测度的指标,称为硬指标,共有8项一级指标,其数据从各上市的年报资料或国家税务局资料取得,硬指标的指标值至少为定距尺度;还有一类称为软指标,共有5项一级指标,是对企业竞争力难以量化问题的认识和判断的指标,又称为性质状态指标,其数据通过专家调查取得。专家调查问卷的问题采用5级和7级主观评价制,性质状态指标的指标值为定序尺度。 性质状态指标虽然主观性较强,而且波动较大,但它把一些不易或不能量化的现象数量化,弥补了硬指标的空缺。性质状态指标当年取得,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更能反映竞争力的最新动态。而且性质状态指标通过调查得到,能够更好地反映对于市场的信心和预期。 由于性质状态指标调查工作量与投入都极大,是本项目目前操作难度较大的工作,特别是问卷质量不稳定,故我们采用了两方面的对策,其一是严格控制性质指标的数量,大体占全部指标的20%,其二是除采用问卷进行状态信息调查之外,还设计选用了若干统计指标对其信息进行检验、修正。例如:流程管理二级指标,其修正的统计指标为一等品率、优质品率、新产品产值率、质量损失率等。市场营销文化二级指标,其修正的统计指标为企业广告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对不同性质状态指标进行检验、修正的统计指标数量是不全相同的。同样,对某一个性质状态指标所选择的几个进行检验、修正的统计指标,其重要程度也是不同的。我们依据它们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权数,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它们的综合影响。再将综合影响的结果与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的一定权数再次加权平均,得到该性质状态指标的最终数据。 应当指出,在利用统计指标检验、修正性质状态指标信息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近73项相关指标。这样大大扩充了指标体系的信息含量,提高了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评价的质量。 •指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对于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数据的收集,我们主要通过公开发表的上市公司年报、国家公布的税务资料、行业咨询研究资料、企业自报数据和医院招标结果统计。与此同时,部分指标的数据也可通过互联网的相关网站获得。 因国内上市公司每年度的年度业绩报告数据一般在下一年度三、四月份左右才陆续正式公布,故该年度企业竞争力水平是由前一年度业绩数据计算标定的。例如2009年企业竞争力水平是由2008年度数据计算标定的,以此类推。 可喜可贺的是,在此次评比入选各榜单的30多家企业中,占90%的企业的基础数据来自上市公司,无论是评选企业自身上市,还是母公司上市,其申报的数据资料基本都具有可信度,给我们的评比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此,我们衷心地感谢! 此外,我们谈一谈其余10%非上市公司并且其母公司也非上市公司的企业基础数据的处理方法。由于数据来源不同,指标数据口径往往存在不一致性。在企业竞争力的比较中,我们力争做到与上市公司的数据口径尽可能可比。我们因此设计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一,如果能够获得与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口径一致的统计资料,则直接引用。 第二,如果能够获得相关的统计数据,但与上市公司口径不一致,则以上市公司的数据口径为基准进行调整。 第三,如果无法获得相关的统计数据,则根据指标内容,采用各自地区税务资料,按行业毛利率、当地相关税率等财务资料作比例推算。 第四,如果无法获得相关的统计数据,按企业自报数据与行业调查的市场占有率和医院招标结果统计等资料作相关调整计算。 在此次评选活动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也发现了一些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和问题。这些监测结果对于认识和研究医疗器械行业企业竞争力状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除迈瑞、万东、东软、上医械股份器械等少数具规模企业入榜,多数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属于中小型性质并正处于起步期或快速上升期,因其规模使其不足以入榜,为了让国内众多的医疗器械中小型企业加深了解国内外医疗器械企业的竞争现状,认清自身发展优势和劣势,提升自身国际化程度,同时为未来角逐国际市场做准备,因此,我们决定在明年 《2009-2010年度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评选中增加一项榜单--《年度中国医疗器械最具竞争潜力中小型企业10强》评选榜单,此榜单根据企业快速健康成长的5项指标(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进行加权计算并作标准值处理,最后优选出10家优秀的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目的是作为标杆作用来帮助提升中国医疗器械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 对外资品牌而言,中国市场无疑是富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吸引力的,本评选是对其目前在中国市场发展状况的一次有效测评与总结,对其“中国战略”的规划和制定具有显著的引导与借鉴价值。随着“医改”脚步的加快,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将展开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国内外的企业都将抓住机遇,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谋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此时,本次评选活动的举行及其报告的出版,更显示了其及时性和价值性。 最后,展望明年2009--2010年度的中国医疗器械评选活动,我们相信在面对国际竞争的冲击,腾飞的中国完全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也将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获得长足的发展。为此,我们将会每年把年度中国医疗器械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的评选结果整理,编辑成一本全球发行的英文专辑,并定期发行有关此次年度评选活动信息的英文电子周刊和参加国外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医疗展览会,如每年度举行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医院及医疗设备用品展览会、美国国际医疗器械及设备展览会等,协助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走出去,让世界了解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这也是我们《年度中国医疗器械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评选活动》组委会全体工作成员的共同心声。我们将不懈努力,把未来每一年的评比活动做好,为行业传递最前沿和宝贵的信息价值,也为提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力尽一份力量。 谢谢! 范关荣 中华医学会理事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 医疗信息研究院院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