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对话论坛

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树人访谈录

时间:2010-08-24 11:46:31  来源:  作者:

学科文化篇<?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本刊: 首先恭喜李主任当选第八届麻醉专业分会主任委员。从事麻醉事业40多年,面对经历麻醉学科从无到有可否从您个人的体验谈谈麻醉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李主任: 麻醉学科在我国近两年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解放后三代前辈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们新一届委员会将承上启下推进其进步。
    建国初期,麻醉还未成立专门的学科,隶属于外科麻醉组,没有专业人员的教育和培养。第一代吴珏、谢荣等老前辈从国外回来带头开办麻醉学习班,开始了麻醉学科的国内“创业”。
    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麻醉在手术中重要性的凸显,和第一代人的推动,以赵俊教授为代表的第二代人创立了麻醉科室,初步建立了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三个时期是80年代,麻醉学科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获教育部和卫生部的批准,麻醉从医技科室转为临床科室,列入了二级学科。
    要建宝塔,须有良好的专业基础。感谢前三辈人作出的努力和牺牲。同时麻醉学科的发展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医学的多学科发展和手术科室的发展需要麻醉学科的健康成长。

 

    本刊: 麻醉学科在近几年得以蓬勃发展,李主任能否向大家介绍新一届麻醉专业委员会接下来几年的工作计划和重点。
    李主任:了解本国国情、通畅各区信息,增进海内外交流这三个方面是本届委员会的工作重中之重。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成长,麻醉学科在国内的情况到底如何,没有一个清晰的数据,有多少从业人员,学历比例如何,每年的麻醉手术量、麻醉类型、麻醉操作技术都不清楚,各级医院的麻醉设备配置也不明。我们要寻求长久的发展,制定有效的策略,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掌握国情。因此我们将在第一年完成情况调研。一份详尽的调查表将会分派到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在汇总后集中统计分析,并提交相关部门。
    我们组建了信息组,准备建立中华医学会麻醉专业网站,让全国各地各级麻醉医师交换信息,了解活动情况,并在网上作知识讲座与更新。信息组还将筹办《麻醉快讯》,作为全国各分会与总会间的信息传递,将各分会更紧密地联系。
  12月以前临床麻醉、继续教育、疼痛和重症监护四个学组将会换届,以使更多活跃的中青年会加入各学组并制定后三年的工作计划。
    在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方面,我们希望能为加入世界和亚太麻醉组织尽力。国外同道对国内的学术水平和规模了解的不多。我们计划邀请这些组织的领导来华参观、讲学。为此我们设立了一个外事组负责作好相关工作,尽快加入国际学会组织。

    本刊:李主任一直在三级以上的医院工作,但目前当选中华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其成员除了您熟悉的三级医院的麻醉医师外,更多的是基层医院的麻醉医师。您如何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 在接下来的学会工作中有哪些是针对这样一大批医师,带动他们与麻醉学科共同进步呢?
    李主任: 基层麻醉医师的工作状况是我国麻醉学科全面进步的关键之一。而基层麻醉医师的提高关键又在于科室主任水平的提高。接下来我们学会将组建“讲学团”深入基层,主要针对科室主任开设培训班,尤其是边远地区。
    通过“讲学团”达到两方面的目的:一是将先进的知识传递给他们,转变他们的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医技水平,由这些主任们再传递给科室其他医师。二是在讲学过程中了解基层医师的状况和需求,“讲学团”本身就是了解基层的一种途径。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本刊:教育部在1984年,卫生部在1989年麻醉学科列入了二级学科,内容涵盖临床麻醉、生命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学科,但目前的现状似乎还与这样的内涵有一定的距离。您认为距离产生的原因在哪里,麻醉从业人员应在哪些方面努力能尽快使麻醉学科名副其实地成为二级学科?
    李主任:造成距离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主要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麻醉学科重视不足,高等教育中麻醉课程设置的不足,内因在于麻醉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上的差距。麻醉学科在实际中的业务范围与学科要求的范围不能吻合。
    我们麻醉医师应主动解决这两项问题。对于思想素质需要平时不断牢固专业思想。业务素质方面,“讲学团”是对现有骨干的水平提升,对未来的年轻医师我们正在筹备各省市设立麻醉住院医师培训基地。通过先进医院的一流标准和要求,所有的住院医师都轮流到培训基地接受统一培训,确保将来回本单位开展一致的工作。内部的整体素质提升达到二级学科标准后,就能赢得外部的理解和支持。

 

    本刊: 美国麻醉专业委员会(ASA)的年会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麻醉盛会,不止是美国本土的麻醉医师参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许多麻醉医师也受邀参与。我国的麻醉水平目前在全球的位置如何,优势与不足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否也有计划在近年推出全球影响力的活动或会议,促进海内外交流?
    李主任:我们国家有一批一流医院的麻醉科水平,无论从技术上、设备上、人员梯队上都可与世界顶极的医院相提并论。但整体水平还不平衡。海外活动方面本届委员会主要还是将重点放在“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阶段。

学术研究篇<?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本刊: 李教授多次获得卫生部和北京市的科技进步奖项,您是如何挖掘选题并完成的?
    李主任: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可用于实际、能指导实际的选题是最为重要的,能到实际的应用效果。80年代慢性心率衰竭病例,死亡率极高,国外只有少数专家开展研究背阔肌包心术,但未普及。当时我国着手研究此课题,其中手术中关键的一点涉及到骨骼肌包心术刺激器的刺激域值受麻醉药尤其是肌松药的影响程度。在反复动物试验应用于6例临床病例获得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但并不是说麻醉自身的课题研究必须仰赖于新手术方式的出现。例如产科手术中,曾以硬膜外麻醉为主,忌腰麻,使用腰麻会引起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但是经过研究,在术前采取麻醉前扩容,可以减少和预防。目前腰麻起效快,用量少,副作用小,对胎儿影响小,医患满意度高,已经普遍用于了产科手术。
    麻醉领域有许许多多的临床课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怀着一颗平常心,毕竟不是任何研究都一定能获得阳性的结果,但这却能影响我们对所存在问题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本刊: 随着现代医疗研发水平的提高,麻醉医师可用于手术的器械智能化增强,极大地辅助医师的判断。麻醉医师在手术中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麻醉医师应该如何调整以适应这种发展?
    李主任: 科技的发展能够减轻麻醉医师的工作负荷,提高监测管理水平,但不能改变他们在手术中的重任和角色。仪器设备是手术的手段,但麻醉医师的业务素养和经验不可替代。现代麻醉医师掌握这些先进科技,可使病人在手术中的安全更有保障。

 

    本刊: 在您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的成长阶段中,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如何的?能谈谈自己在这三个阶段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吗?对您的影响是怎样的?
    李主任: 我最初从事了三年的外科工作,转到麻醉科室工作后,在不同阶段的确有不同的重点。
    在住院医师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要扎扎实实地掌握临床知识、临床操作和临床技能,为将来处理危重病的麻醉创造和积累经验。我在63年到北大附属第一医院师从谢荣教授,他对我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谢教授在当时已经是麻醉学术界的知名专家,知识广博,临床经验丰富,但他依旧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和专研的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学习范围广泛,这使我感受到作为麻醉医师。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是永不停歇、永无止境的。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还应拓宽到相关学科。这对刚从外科转入麻醉科的我来说,是一个终生的榜样,引导了我之后40多年的麻醉生涯。
    到主治医师时,除了临床知识外,还要多看文献,尤其是专科和特殊病例。主治医师通常在27-30岁,精力充沛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资料,锻炼分析综合能力,多写译文综述。
    副主任医师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应对三级学科选择重点作侧重和深入的研究。我本人从79年起分别在临床和研究中对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疼痛治疗等都有过不同的侧重。
    主任医师除日常职责外,应将临床工作放在疑难病例的处理上,并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作为工作内容。
    虽然每个阶段有所不同,但学习的习惯是相同。

管理心得篇<?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本刊: 医院体制、医疗体制的改革对于各科室主任的要求也从业务型人才不断地向业务型和管理型的综合性人才转变。凭借李教授担任麻醉科室主任的多年经验,您可否谈谈这种大形势的变化下,称职的麻醉科室主任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以提高,衡量标准是怎样的?
    李主任:作为科室主任,业务能力虽然是重要的,但不是全部。对内应有管理领导能力,有开拓的思维,创造性地领导工作;善于团结人,让一个科室像一个大家庭,科内医师之间就像家人一样。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发挥他们的长处和创造性,共同完成科室的管理工作。此外,对于科室间的协调需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创造出一个好的客观环境条件,保障与手术科室临床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为本科内部更好开展教研和开拓新业务创造条件。对于医院来说,麻醉科室主任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创新,不断开拓进取。

 

    本刊: 经济效益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市场化对于麻醉科室主任意味这什么?麻醉科室主任实现科室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哪里?
    李主任: 一是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合理安排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我们科室为癌症病人设置家庭病床,定时上门家访服务,既节省了医院床位数,也减少了病人的住院频率,很受欢迎。经济效益没减少,社会效益也产生了。其它如有创检查的麻醉、术后镇痛,无痛人流都是开展新业务创经济效益的点子。
    二是创造条件争取条件拓宽科室业务,让医院领导了解投资回报率。89年我们科室申请家庭麻醉门诊,面向所有手术科室,提前对病人进行术前麻醉检查,病患入院即可实施手术,这大大提高床位使用周转率,减缓床位紧张问题。
    当然现在很多医院一窝蜂地将办学习班作为经济效益的来源,很多教授内容重复,我不太认同。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保持一致,对科室对医院才是积极、值得提倡的。

 

    本刊: 李主任除麻醉学科除临床和基础研究外,还承担这许多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以及多本麻醉和疼痛杂志的编委,现在学会的工作范围也扩大到了全国。您是如何安排您的多项工作内容和成功转换其中的角色呢?
    李树人:通常白天我会在白天处理科室的工作,包括临床疑难课题等。晚上会作一些论著,周末是家庭时光。我希望既有事业也有家庭,在工作之余我也并常乐意于青年人交朋友,喜欢运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