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管理探讨

新世纪麻醉学科发展展望

时间:2010-08-24 12:06:51  来源:  作者:

、监护和设备
  该领域的发展将被在现代社会广泛应用的计算机所推动,也是由基础麻醉学研究知识的增长、操作物品的改进和良好的生产设施以及功能齐全的设备所推动的。
  喉罩通气道的引入使麻醉实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近又有咽罩通气道投入使用。
   椎管穿刺针和导管的设计使椎管内联合穿刺和麻醉的实施得到普及,未来将会有更多类型的针和导管来满足临床需要。
   用于指导更精确用药的麻醉监测方法,将更有利于术中安全、术后快速恢复和经济节约。靶控输注技术的应用、监测网络的互动界面、电子记录或电子病历等将使麻醉管理更加完善和准确。肌松监测、数字化EEG电脑分析、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体表导电系数等将成为在将来麻醉监测中起作用的重要工具,对镇痛和睡眠或麻醉深度的监测水平将明显提高。
   监测的作用是达到恰当的目标和适当的终点。呼气末吸入麻醉剂药物浓度的测量可以对血浆药物浓度作出相对精确的估计。在将来,通过分析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或动态测量血药浓度作为指导个体化用药的技术必将实现。
   磁共振、超声和各种其他方式可用来监测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象循环氧化功能及CO2和代谢废物水平。在神经麻醉中,许多技术已经具有商业可行性,人们可以监测药物感受器占用情况以及内源介质。
   监测的进步将被用于计算机系统以提高药物输注的精确性。用于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的电脑泵已经应用,它们的目标控制系统以复杂的
pharmacokinetic模型为基础,以所输注药物或产物达到预定的持续的血药浓度为目标,而第二代上述系统将可能以在作用位点产生预定的血药浓度为目标。例如在大脑受体,考虑到在血浆水平和大脑作用之间有一段时间滞后,而感兴趣的是后者。此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将是具有由可靠的大脑功能监测和麻醉深度监测,如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的电脑泵,成为一个循环密闭系统,由麻醉医师指导系统,由系统来控制药物剂量,达到所要求的麻醉水平。
   在急症医学,将出现智能除颤器,在做出心电图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工作。
  技术进步将给临床提供更多更好的监测仪器,具有智能报警系统和自动纪录的麻醉单将会出现。后者将使麻醉医师的注意力更多地从纸上解放出来,分解出更多的时间以便更好的关心病人。自动纪录单将在繁忙的工作过程中和当事情出错而事后才问起数据时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可靠的纪录文档。麻醉科医师未来的工作场所也许会变得向类似于收音机驾驶舱的方向发展,有自动引导、重要数据的自动记录和一些动态控制或象设想一样的外部监视。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工作场所监护仪和技术设备的增多可能把麻醉科医师的角色转变为技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检查和控制设备,这将是很危险的。设备和自动系统将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失灵,我们仍将不可避免的需要基本的临床技能来照顾患者。新设备的置入必须有相应的教育和训练的相配合,这也将从重要的临床教学和训练中占用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寻找和创造一个简化的工作场所,全神贯注于重要方面,而不被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曲线、数字和报警干扰是不应忽视的另一方面。<?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三、其他
   由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有些地方出现由麻醉护士代替麻醉医师,甚至有些外科医师也做较多的局部麻醉和根本不用麻醉专业技术而独自进行病人的镇静,虽然暂时没有对病人的安危产生影响,但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向社会介绍麻醉药品、让公众了解麻醉的潜在危险性和宣传怎样提供给病人高质量的照顾是由必要的。
 
 同时,也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如什么是最少监测程序?什么病例的麻醉可以由外科医师自己完成?什么类型的镇静可以由无麻醉专科知识的医师独自安全地实施?什么麻醉过程可以由麻醉护士完成?什么过程需要请求麻醉医师?这一切需要有新的医疗常规加以规范!
 
 麻醉科医师不仅只做临床麻醉,也要参与外伤的院前救护、重症救护和各种急症的院前救护。麻醉医师的另一个角色是特殊的“内科”医师,负责术前、术中、术后维持病人全范围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在手术台上给予麻醉处理。这一概念在许多地主已有很好的发展,但仍需进一步提高。目前,麻醉医师已广泛的介入临床疼痛治疗,前途是相当光明的。在许多国家这一服务有许多很高的无法满足的要求,从发展看上,需要麻醉医师分组工作,从事例一范围的疼痛治疗,这意味着包括物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方面的等等,而不仅仅是神经阻断和给药的技术问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结 论

新世纪中,麻醉学将会发生重要的变化。现在已明显存在的将在其领域进一步发展,另一些作为预备的趋势或已基本确定的程序已在一些高级群体蓄意待发。想念将来会有更快的变化速率,我们需要饱满的热情和全面的技能来迎接它,不仅在麻醉学领域,也在技术、经济、管理和人际沟通领域。

  王韶亮,男,医学硕士,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坪医院)麻醉科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麻醉与药物靶控输注技术监床应用方面的研究。

 

null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