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ICU的病房设置 结合我国和我省目前的实际情况,ICU的病床数量一般以医院总病床数的2-5%为宜。先进国家的比例更高,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美国一些专科医院甚至达到20%左右。一般来说,从人员配置、经济效益和管理的角度,8-12张床位的数量作为一个ICU的管理单元最为合适。ICU的床位数量设置,既要考虑ICU对医院或科室危重病患者的接收能力,也要考虑固定在其中工作的医护人员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满足日常的医疗需要,并且能够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CU病房应设置于特殊的区域以方便患者的快速转运、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等医疗活动,同时兼顾院内各辅助科室如检验、检查科室能够为ICU提供快速方便的服务与支持。在ICU病房的日常医疗活动中,工作人员、患者和有关医疗物资的流向必须明确,三者进出ICU的通道应该分开,最好还有家属接待的专门通道。人员和物资流向的有序分开,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对病区工作的干扰,减少交叉感染,有利于ICU的医疗运作与病区的管理,提高ICU的工作效率。 ICU病区要有足够的空间,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照明环境,气流、污水和污物的排放和流向必须设计合理,有条件者病房内最好装配空气净化层流设备。要保证病房有适当的温度、湿度,使之能减少污染,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病房的周围应该有安静舒适的宜人环境,最好有优美的绿化环境。病房的整体设计,既要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要使在其中工作的医务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力求做到人性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ICU病区应按其功能要求,分若干功能区域,大体上可分医疗区域和辅助功能区域。其中病房、护士工作站、洁净物品室、配药室和治疗室等一般在同一区域。其他附属用房包括仪器室、库房、医师办公室、更衣室、值班室、实验室、示教室、家属接待室、配餐室、污物处理室、盥洗室、卫生间等,可以根据科室的地理位置,结合各辅助用房的功能再分若干区域。 监护病房的面积和空间应该足够大。病区中的病床设置可分为开放式病床和单间病房两种。多数主张开放式与单间各占一定的比例,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一般开放式病床的数量应该比单间多,但单间设置近年有增加的趋势。开放式病床进行各种观察、治疗等医疗处理较方便,但病床之间的干扰较多,尤其对清醒的患者影响较大,如预防措施做得不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单间病床私密性好,外界干扰少,有利于防止感染的播散,适宜收治特殊的患者,如需严格控制感染的患者等。但单间病房需要固定专门人员在床边监护或增加巡诊的次数。开放式病床每床占地面积应有12-16M2左右,床与床之间最少应该有1.5-3M的间隔,以方便各种抢救治疗仪器的摆放,并有足够的空间使各种抢救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单间病房应有18-25M2,可根据需要在其中配备一些基本的抢救治疗器械。 ICU的病床最好按照“生命岛”的功能模式设计装修,即病床的床头不靠墙,常用的各种抢救药品、物品在床边配置齐全,方便取用。所有电线、气路的接口最好全部集中于功能架或功能带上,以消除线路在地上乱拉乱接的现象,使病床的四周无障碍物,行走通畅,医护人员可以在病床的四周随时对患者进行各种抢救治疗。此外,每床的供电、供气、吸引以及信息接口应该足够并留有备用,为保证使用安全,所有管线应为每床单独通路。ICU病房应配备有专用的电、气应急设备,保证ICU任何情况下工作的连续性。空间足够、配备完善的ICU病床,才能为危重病患者提供最大限度的生命保障,才能真正成为使危重病患者能够迅速脱离险境的生命之岛。 ICU病房中要有空气调节系统。限于国内的经济水平,一般的监护病房大多数采用普通的空调机来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其缺点是空气循环使用,新风不足,干燥。另外,ICU病房中医务人员数量较普通病房多,医护人员和患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各种途径产生的异味等靠普通的空调和通风设备无法有效排除,甚至在这样的封闭区域中长期工作可能造成室内空气中氧的含量不足,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如果病房的空间不够,影响更大。故如经济条件许可,最好安装空气净化系统,有层流设备最佳,以保证病房有足够的新风,及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异味,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由于ICU收治的患者经常以病情危重为首要标准,原发疾病或合并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很难在转入ICU以前作出准确判断,而且即使患者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在某种特定条件下,ICU也可能必须首先对其进行救治,故有条件的医院,应在ICU中装配1-2间正负压单间病房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