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正江 解放军八一医院ICU 南京210002<?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ICU是现代医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医学基础理论和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分子生物、生物医学工程、信息技术等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对于ICU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ICU应用范围从临床医学,拓展至突发事件的灾难医学。它的作用与功能,不但显示在医学领域,而且也很大程度地进入了民众的视角,在2003年抗SARS的斗争中,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一、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灾难催生ICU 回顾上世纪所发生过的一些重大灾难, 比如1942年美国波士顿可可谷大火,1949年洛山机脊髓灰质炎和在1949、1950、1952年北欧以及后来在欧洲的脊髓灰白质炎的大流行,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仅凭一、二个的医疗机构,是无法接纳如此众多的患者。于是,在政府积极协调下,把病人按病情分轻、中、重三类分别集中在一起,尤其是对危重病人,利用各种抢救设备、仪器、药品、进行统一监护与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救治医疗模式,在突发性公共卫生灾害事件的抢救中所作出的成绩与贡献,奠定了ICU的雏形,直到1957年,在美国才正式被命名为ICU。其实,1976年,我国唐山特大地震的灾难造成的伤员就有150多万,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组织280个医疗队共20,000余名医务人员,对普通伤员进行就地救治外,大量重伤伤员,则分流到全国各地大医院收治,也发挥了相应的ICU含义功用。尽管那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先进监测设备与医疗仪器,但为当时的抗震救灾,安定社会秩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综观ICU历史,它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的麻醉恢复室的基础上逐渐演化,并在突发事件的医学灾害中催生并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突飞猛进,现代的ICU已今非昔比,科技含量大为增加,救治危重病的水平也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国内ICU自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初建立到至今,已与国际接轨,在应付国内突发事件医疗工作,如空难、海难、矿难、地震、火灾等的抢救,皆发挥了重大的作用。2002年南京汤山特大中毒事件,以及2003年抗击SARS中,不但在医学领域得到充分肯定,而且也被政府及社会舆论所承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