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报道,即使在发达国家,使用了较先进的镇痛技术,如病人自控镇痛(PCA),术后经历各种程度疼痛的患者在1993-2003的10年间并没有改善,曾经经历中度以上的患者仍有高达70%。其中5-8%的患者对镇痛治疗效果不满意。虽然产生这一后果因素是多样的,但其中因为人力限制导致的镇痛的监测和随访不及时是一个主要原因,比如我院每天需要处置30-40余例术后镇痛患者,这些患者分布于病房楼的近20个病区,现有的人力只能满足每日访视每位患者1~2次,在疼痛最容易加重的手术当夜不可能时时守护在每位患者旁。尽管采取了各种手段,如多模式镇痛、医护全员培训、调整镇痛药物,在某些镇痛要求较高的科室,手术当晚NRS>5仍占10%, 基于上述现象,我们和易飞华通公司一起研制开发了以远程脑电功能、末梢灌注指数联合PCA按压次数、NRS评分指导的术后镇痛管理系统,并率先将PDA引入术后镇痛随访管理系统,改变了以往镇痛的管理模式一、 监测镇痛效果的全新模式。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脑电的研究,发现脑电功能指标与疼痛有很好的相关性。大脑是人体感知疼痛的中枢,也是对疼痛做出情感反应的发源地。疼痛的感受、认知和反应之间的融合相当复杂, 疼痛的感知和进展与大脑中网络系统交互的作用有着必然的密切联系。目前用于脑功能监测的指标很多,包括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WLI、I22、I35等,其中I22及I35作为脑认知功能的初步定量标识具有积极的一面。两个指标的集合对于指示大脑的不同状态(特别是清醒时)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在许多慢性疼痛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末梢灌注指数是一项新的监测指标,它是将指脉搏血氧饱和度容积波形转化成数字为0-100的指数,即数量化的容积波。指端动脉的血容量越大,指容波的波幅越高,容积波峰下面积B越大,指数值越大。所以TPI以数字的形式反映了指端动脉血容量的相对大小,是量化的容积波。TPI无创、实时、灵敏地反映了应激引起的交感张力变化,研究显示,末梢灌注指数与疼痛应激有明确的相关性,此技术为临床增添了一项有效的监测交感神经功能状态的手段。通过对交感兴奋性的监测了解疼痛发生的可能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以上的疼痛基础和研究进展,我们借助实景医学的平台,将无线脑电功能和交感神经功能参数作为疼痛的客观指标进行远程监测并指导治疗,建立一个全新的实景疼痛医学诊疗新模式。首次将无线远程脑电功能、末梢灌注指数用于疼痛的监控与疗效反馈以脑电活动、交感神经功能、NRS评分为指导,联合PCA镇痛泵的个体化镇痛管理体系。进一步改善镇痛质量、降低镇痛相关副作用、提高镇痛满意度。 二、 现代化远程无线网络系统在术后镇痛管理中的应用 2. 应用PDA进行镇痛随访:随着多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加上无线局域网在医院的广泛应用,固定的信息工作站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便携式移动信息终端的概念已被多次提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出现正满足了这种需求,它是一种无键盘全手写输入的个人移动计算机,具有以下优势 (1)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2) 便于资料的统计和保管 (3)摆脱了纸张的束缚 (4) 防止遗漏患者,防止遗漏费用,减少医疗纠纷 (5)满足医院数字化的要求 PDA是现代科技发展下的高技术产品,在数字化医院建设的进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用PDA进行术后镇痛随访,正逐渐显示出它的优势和魅力,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脑功能监测是一项简便、无创、实时的监测手段,能够很好地反应患者精神和情绪状态,而以脑电活动为指导,联合PCA镇痛泵的个体化术后镇痛为各类病人“量体裁衣”地设计和调整镇痛方案,可以进一步改善镇痛质量、降低镇痛相关副作用、提高镇痛满意度。是以病人为中心医学理念在手术后疼痛治疗的具体尝试,以期成为一项造福手术病人,能够让患者、家属、医生、医院四方共赢的临床医疗新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