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果<?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SpO2无明显差异(表1),两组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术后清醒时间P组明显快于γ组(P< 0.01),术后脱氧SpO2 P组高于γ组(P< 0.01)。γ组有两例术后舌后坠,需放置口咽通气道,呕吐1例。P组无呕吐、完全清醒。
讨 论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风险高,难度大,主要在于小儿呼吸管理的困难,手术者与麻醉者共用呼吸道。高频喷射通气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满足了肺通气。全麻减少了患儿的痛苦与损伤,方便了手术者操作,增加了麻醉与手术的安全性。 γ-羟基丁酸钠麻醉具有下颌松弛、呼吸干扰小、副作用少等优点,但麻醉起效慢、苏醒延迟、咽喉反射恢复迟,术后患儿嗜睡,舌后坠,有时呕吐,不便于管理[1]。 氯胺酮镇痛完全,并可扩张支气管,但单用氯胺酮是非常危险的。因氯胺酮麻醉时肌张力增高,咽喉反射不消失[2],置入支气管镜时易发生呛咳、屏气,严重者发生紫绀。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速效、短效静脉麻醉药,用于麻醉诱导起效快,且由于丙泊酚具有抑制咽喉反射的作用,故可减轻喉部操作不良反应[2]。术后麻醉苏醒快、彻底,且有一定的镇吐作用,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较为理想的麻醉药。高频通气保障了的通气良好。因此我们认为丙泊酚全麻加高频通气是安全理想的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我们体会,在麻醉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常规备好急救设施。 (2)麻醉前给予阿托品,地塞米松,防止分泌物增多和术后喉水肿。P组有1例术后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SpO2最低至70%,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注,8分钟后好转。 (3)咽喉部迷走神经丰富,而小儿对缺氧的耐受性差,在置入气管镜的刺激下极易致喉痉挛、气管痉挛、屏气、呼吸暂停,甚至心跳骤停等[3]。 所以麻醉诱导力求平稳,减少不必要的刺激。麻醉不宜过深,避免循环呼吸抑制。 (4)术中患儿呼吸抑制或屏气SpO2有下降趋势时,可增大驱动压力,同时让术者间歇封闭气管镜口数次,以迅速增加通气量,使SpO2上升至正常。这种通气方法我们称之为“间歇紧闭式高频正压喷射通气”。 (5)手术结束时,要边退镜边吸引,吸尽分泌物。较大异物不能通过气管镜取出,要连气管镜一起退出气管。这时要等麻醉作用高峰过去,患儿将醒时再退镜,退镜后立即接麻醉机面罩吸氧,直到呼吸完全正常。 总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风险高,难度大,需要麻醉、手术者默契配合好每一环节,才能确保麻醉与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邵兰,郭锡恩.丙泊酚、羟丁酸钠在气管异物麻醉中的比较.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59-60 2. 张立生.静脉全身麻醉药.见: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86 3. 周国斌等.小儿气管异物的麻醉处理(附70例报告).临床麻醉杂志,1994,15: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