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果<?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 c-fos基因mRNA的表达 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提取的总RNA A260/A280的值1.6~1.9,说明提取的总RNA纯度良好。利用选定的逆转录条件和设定的两对引物对30份标本进行检测,得到c-fos 348bp和γ-actin 287bp的扩增产物。内参照γ-actin在287bp处亮度均衡,在各反应体系中扩增结果基本一致,证实PCR反应基本真实地反应了c-fos mRNA在后扣回皮质区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K组c-fos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NS组呈极低水平的表达;P组不能诱导c-fos mRNA的表达;异丙酚预处理组的c-fos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K组,并呈剂量依赖性(图1)。
2. c-fos基因蛋白的表达 c-fos蛋白表达的信号为棕黄色,多出现于神经纤维或神经细胞浆及细胞核内。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后扣带回皮质区c-fos阳性细胞的百分率、阳性细胞密度和灰度值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灰度值越小,表示阳性产物c-fos表达越强烈。单纯氯胺酮可明显诱导c-fos阳性产物在大脑后扣带回皮质区的异常表达;异丙酚自身不能诱导c-fos蛋白在此区域的表达;生理盐水组仅呈弱阳性表达;异丙酚预处理组的阳性信号表达强度明显低于K组(P<0..01),异丙酚可明显下调氯胺酮诱导的c-fos蛋白在大脑后扣带回皮质区的异常表达(表1)。
讨 论 氯胺酮属苯环己哌啶类静脉麻醉药,也是NMDA受体拮抗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选择性作用,可抑制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新皮层系统,兴奋边缘神经系统,由于边缘系统与情感有关,故认为氯胺酮麻醉后的精神症状可能与此有关。临床观察表明,单纯使用氯胺酮的病人常会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如幻觉、谵妄、恶梦等,表现在认知方面的损害和行为异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药在临床上的使用。目前,对氯胺酮所致不良反应的机制尚未阐明。一般认为与氯胺酮自身导致的后扣带回和胼胝体压部皮质区神经元损害有关[1]。临床上常将氯胺酮与其他静脉麻醉药如异丙酚、安定类等药物复合应用,以增强氯胺酮的麻醉效果和/或减轻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实验与临床研究均表明,异丙酚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保护效应。临床观察发现,异丙酚确可增强氯胺酮的麻醉作用,并可减轻氯胺酮兴奋边缘系统所诱发的不良反应,但对其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是十分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