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基础与临床研究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

时间:2010-08-24 11:35:38  来源:  作者: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米卫东  李旭东  宋运琴

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米卫东,宋运琴);130051  长春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李旭东)

 

  异丙酚辅以芬太尼是全凭静脉麻醉的常用组合,但两者在较大用量时,存有价格贵及副反应增多的缺点.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以异丙酚-芬太尼的全静脉麻醉中,老年病人循环功能的变化及麻醉处理的特点。

 

资料与方法

  选ASA I~II级、60岁以上、拟在全麻下行腹部、肢体或五官手术的病人10例,为老年组;20~50岁之间病人10例,为成年对照组。

  一、麻醉方法  诱导:两组静滴芬太尼2μ/kg,2min后,静注氯胺酮1mg/kg、异丙酚1mg/kg,维库溴铵0.12mg/kg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应用输液泵持续推注异丙酚和氯胺酮,氯胺酮的速率:第1小时-1mg.kg-1.h-1,第2小时-0.5mg.kg-1.h-1,第3小时以后-0.25mg.kg-1.h-1;异丙酚的速率根据术中麻醉要求变速持续推注,速率为5~10mg.kg-1.h-1;芬太尼为间断注射,剂量为1~4μg.kg.h-1。麻醉偏浅时,追加芬太尼、加快异丙酚的速率。术毕前约30min停用氯胺酮,异丙酚用至手术结束。肌松药根据手术需要间断推注维库溴铵。术毕观察病人意识和肌松恢复情况。拔管指征:1)呼之睁眼,指令下台臂持续1min;2)咳嗽反射恢复良好;3)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6ml/kg,呼吸终末CO2分压≤6kPa,SpO2≥95%。

  二、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麻醉中循环指标,包括:动脉压(BP)、心率(HR)、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等。其中心功能指标用美国IQ-101型智能无创连续血液动力学监测仪测定。另外,还记录麻醉恢复期情况,计算单位时间两组异丙酚、氯胺酮和芬太尼用量,术后随访副反应发生情况

  三、统计学处理  各指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为团体t检验。组内各时点间比较应用一元多方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老年组某些心功能指标的基础值与成人组有较大差异,故组间心功能指标的比较选用与各自基础值相比的百分树进行。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结 果

  平均麻醉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时间组未见不同。两组病人术后平均意识恢复时间均在10min以内,约20min达拔管标准。术后恶心、呕吐和梦幻发生率也类似。单位时间芬太尼和氯胺酮用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异丙酚用量,老年组为6.82mg.kg-1.h-1,明显低于成人组的8.70mg.kg-1.h-1P < 0.05)。

  CO基础值:成人组为6.10L/min,明显高于老年组5.06L/min(P<0.05)。其他心功能指标基础值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循环功能基本保持稳定,老年组在气管插管后1min时,BP较基础值升高21.9%(P < 0.05)。两组HR变化均未见显著差异。老年组在麻醉过程中各时点CO较基础值的变化均未见统计意义。成人组CO则在数个时点呈明显下降,探查时的CO值为最低,较基础值低30%(P < 0.05)。另外,手术开始前即刻、术中1h和3h三时点的CO均较基础值有显著下降(P < 0.05)。组间比较,气管插管后5min、术后2h、术毕时、意识恢复时和拔管即刻及拔管后3min,成人组CO下降的幅度比老年组明显增大(P < 0.05)。SV和EF两组基本保持稳定,组间比较也均未见显著差异。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和芬太尼的全静脉麻醉方法,在成人及老年病人均得到较好的麻醉效果,术中循环功能稳定,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也较少。

  氯胺酮作为静脉麻醉药,在较大剂量时出现的精神副反应和术后清醒延迟,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小剂量氯胺酮仍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术后病人恢复影响也较小[1,2],本研究中其与异丙酚和芬太尼复合应用与静脉麻醉,麻醉效果良好。术后恢复较快,未见精神副反应发生。这一结果也提示了小剂量氯胺酮在全静脉麻醉中具有应用前景。

  关于年龄对异丙酚麻醉耐受性影响的已有报道[3,4],其以刺激~体动反应或食道下段括约肌收缩性为指征,发现达相同麻醉深度时,老年人所需异丙酚剂量明显低于成年人。本研究中以循环参数变化及其他临床征象作为指征,也发现在维持术中相同麻醉深度时,老年组单位时间内异丙酚用量明显较成人组少。

  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多处于退行性变化中,对手术及麻醉药物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异丙酚本身对心脏射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对血管有一定舒张作用,芬太尼对心血管也有轻度抑制。而氯胺酮对心血管的兴奋作用恰能部分抵消两者对心血管的抑制性效应。从实验可看出,两组心血管功能基本保持稳定,特别在老年组,CO、SV及EF等指标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均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说明这一药物组合在老年人的麻醉处理中更具优点。成人组的心排血量尽管在某些时段呈现降低,但在最低时平均仅较基础值降低26.2%。这除与麻醉用药有关外,还可以与正压通气有一定关系,有文献报道,间歇正压通气时,心排血量可减少15%或更多[4]

 

参考文献

1. 米卫东,勒冰. 阈下氯胺酮镇痛强度的测定,中华麻醉学杂志,1996,16:573-574.

2. 米卫东,勒冰. 阈下氯胺酮复合强效镇痛药及咪唑安定用于静脉麻醉.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14:419-422.

3. Richards MK,Skues MA,Jarvis AP,et al.Total i.v. anaesthesia with propofol and alfentanil:dose requirements for propofol and the effect of premedication with clonidine.Br J Ansesth,1990,65:157-163.

4. 罗朝志,闵龙秋,王泉云,等.高频喷射通气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中华麻醉学杂志,1987,7:339-341.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