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孟凡民 夏令杰 张 立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 1. 临床资料 1. 1. 诊断标准 ①急慢性腰痛,可伴臀部和大腿部痛,但腿痛不超过膝关节。②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③脊柱X线、CT、MR I 检查正常。④排除内脏疾患所致的腰痛。⑤下腰主诉痛区上方2~3个脊椎阶段的横突根部有压痛点。 1. 2.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均符合上述标准,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9~52岁,平均32岁;病程3天~12年;压痛点所对应的脊神经后支L1者6例,L2者12例,L3者13例,L2、L3者3例,L2双侧2例,L3双侧者2例。 2. 治疗方法 2. 1. 定点方法 在等比例或换算成等比例的正位X线片上,将病变脊神经后支的下位腰椎上关节突外侧缘与横突上缘的交点定为A点,经A点划一水平线与棘突联线相交(多在下位棘突上缘),该交点定为B点,测量AB长度。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枕,反复核实病变脊神经后支的下位腰椎棘突上缘的B点,向患侧划一水平线,根据AB的长度确定A点的位置,即上关节突外侧缘与横突上缘的交点的皮肤投影。 2. 2. 穿刺及松解经A点用7号长针垂直穿刺,遇骨质即为横突基底部。针稍向头端斜,有落空感,证明针在横突的上缘,针稍向内斜,遇骨质即为上关节突外侧缘。稍提插穿刺针,患者主诉有痛麻感,证明针头已触到脊神经后支,测量进针深度并固定穿刺针,回抽无血、无液,注射2%利多卡因2ml、强地松龙1ml、生理盐水2ml混合液,按原进路和深度刺入3号小针刀,自内上至外下方切割并剥离2~3刀,手下有松动感后拔出针刀。 3. 治疗结果 3. 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Greenough等[1]推荐的75分腰功能量化指标,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见表1。 3. 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38例中得到随访的32例,随访率为84%,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3个月。32例患者治疗前平均得分31分,治疗后平均得分68分,治疗有效率100%,优良率93.7%。治疗前后评分情况见表2。 讨 论 下腰痛患者中,少部分可以找到明确的病因,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而大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的诱因,辅助检查亦无阳性发现,文献上称之为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back pain),其中包括传统概念所命名的腰肌劳损、L3横突综合征、小关节综合征、肥大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痛等[2]。目前,此类病症在概念上仍不统一,但多数学者认为这类腰痛来源于脊神经后支所支配的结构,特别是小关节、椎旁肌、棘间韧带等。解剖、电生理等方面的研究也证实这类腰痛与脊神经后支主干受刺激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