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基础与临床研究

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在ICU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10-08-24 11:36:02  来源:  作者: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张丽娜  艾宇航  徐道妙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ICU 湖南 长沙 41008

 

  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病人合并呼吸功能障碍常见,如处理不当则可成为致死原因。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常用的外科操作之一,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和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等,后者在国外已广泛采用,且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1],国内目前报道不多。20034月~20044月,我们对20例危重病患者行PDT,并与同期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系本院ICU内根据病情需要作气管切开病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192岁,体重2075kg。气管插管转换气管切开30例,非紧急气管切开术10例。PDT疾病种类中颅脑手术后12例,脓毒症呼吸治疗4例,高位截瘫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各1例,均为气管插管转换气管切开;传统气管切开术疾病种类包括颅脑手术后14例,脓毒症呼吸治疗3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喉梗塞、心肺脑复苏各1例。所有操作均经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20),组间男女比例、年龄、体重无显著差异,Ⅰ组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Ⅱ组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放置气管切开导管时气囊破损情况,病人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疤痕大小、气胸及皮下气肿发生率。

  PDT方法

  PDT采用导丝扩张钳法(guide wire dilating forcepsGDWF[2],用一次性Portex成套器械(内有手术刀片、穿刺套管针、注射器、导丝、扩张器、特制的尖端带孔的气管扩张钳及气管套管)来完成。如患者已行机械通气,穿刺前将经鼻或经口气管导管退出少许,但不可退出声门,一般气管导管门齿的刻度约为18cm。患者仰卧位,肩下垫高,头颈部保持中线位,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5ml110万肾上腺素局麻,适当的辅助咪唑安定25mg,芬太尼0.050.1mg,在第1223气管软骨间隙之间的正前方皮肤作一长约1.5cm的横行切口,经切口用穿刺套管针于第12或第23气管软骨间隙之间进行穿刺,证实穿刺针在气管内后,拔出针芯,置入导丝,抽出穿刺套管。扩张器沿导丝扩开气管前组织及气管前壁后,再用气管扩张钳顺导丝扩张一次,拔出扩张钳,沿导丝将气管套管送入气管,拔出管芯和导丝。吸引管插入气管套管,证实气道通畅后,将套囊充气,最后固定气管套。传统的气管切开是在胸骨上窝与环状软骨间局麻后纵行切开皮肤46cm,逐层分离皮下及颈前肌群,显露气管前壁,直视下切开12个气管软骨环,撑开气管前壁,放入气管切开导管,逐层缝合伤口,固定气管导管后结束。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性别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均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情况见表1

  PDT组均无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传统气管切开组有一例病人发生气胸,2例置管后套囊破裂。

 

讨论

  上呼吸道梗阻、中枢性和周围性呼吸障碍、肺部感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是ICU危重病患者经常发生的呼吸系统并发症,这些均可引起肺通气不良和血氧交换减少,早期出现低氧血症,从而加重病情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处理这类患者时,除积极解除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各种原因外,早期行气管切开是公认的原则。PDT作为一种逐渐完善的新技术,已部分代替了传统的手术方法,临床应用日渐普遍[3]。其在ICU应用的优点主要有:①手术时间短,从切开皮到气管套管置入平均约需10.8分钟。大多数研究认为PDT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0分钟,而常规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间为40分钟[6],与本研究一致;②切口小,软组织分离少,并发症轻微,愈合快,无严重并发症及与手术操作有关的死亡发生,是一种微创手术[4];③操作简单,只要掌握正规的气管切开术技术,稍加培训即可独立完成该手术;所需设备简单,床旁即可完成;④拔除气管套管后切口愈合快,皮肤瘢痕小,美观效果佳。

  尽管GWDF技术有诸多优点,但临床应用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选择合适的病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利用扩张器经皮气管切开术只适用于选择性病例,其适应症与传统的选择性气管切开术基本一致:1.上呼吸道梗阻,包括:创伤、烧伤及化学物质腐蚀、异物、喉功能失调、炎症状态、喉新生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2.气管支气管分泌物的清除:肺炎、支气管扩张或由于神经或器质性病变影响喉功能造成慢性误吸的患者,为了有效排除分泌物可能需行气管切开;3.呼吸支持: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面临多种气管插管引起的晚期并发症,包括粘膜病变、声门后和声门下狭窄、气管狭窄以及环状软骨脓肿,应及早行气管切开;4.气道保护:脑外伤、昏迷病人。文献报道的禁忌症[5]有紧急气道、儿童(年龄<15岁)、前颈部感染、未被控制的凝血机制障碍、解剖异常包括甲状腺扩大或血管异常、以前有颈部烧伤史或外伤史以及拒签手术同意书等;胸骨切开术后、以前有气管切开的病史、颅高压是应用PDT的相对禁忌症[6]PDT[6]的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在早期主要有死亡、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纵隔气肿、误吸、低血压/低血氧、皮下气肿及气管旁插入气管套管、套管移位和损伤;晚期主要有肺炎、气管狭窄、气管软化堵塞、吞咽困难、气管-无名动脉瘘、气管-食管瘘、造口处感染等。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套管针穿刺气管及随后送入导丝是PDT的关键步骤,严格经中线穿刺并证实穿刺套管进入气管内后,方可置入导丝。穿刺气管时,套管针尽量朝向尾端,以免损伤气管后壁。危重患者气管内分泌物较多,穿刺气管回抽时有时可抽出痰液,为安全起见,最好再次穿刺确认无误后置入导丝。近来,Cooper[7]将纤维气管镜用于证实穿刺针和导丝是否进入气管,从而提高了手术的可靠性。穿刺前将气管导管退出少许并加以固定,当确认气管套管插入气管内后,才能完全拔除气管导管。如气管套管插入困难,应冷静寻找原因,不可强行插入,否则会引起气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常见的原因包括:①气管套管误插入气管前间隙是术中较常见的问题,需调整气管套管的方向和插入深度。②气管前壁扩张不充分,可根据气管套管管径大小,用扩张钳再扩张一次,此时多可见气泡溢出;③麻醉用的气管导管的尖端阻碍。我们遇到一例病人,引导钢丝置入气管导管尖端的侧孔内,导致气管套管置入困难,退出导丝后,再次放置气管套管顺利。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可防止出血,同时,在气管内注入局麻药可有效防止病人呛咳,减少并发症发生。PDT术后极少发生伤口感染,本研究未发现有伤口感染的患者;拔管后伤口愈合时间较传统气管切开术短,瘢痕轻微,患者及家属易接受。

  综上所述,PDT虽然比传统气管切开术显示出有更加简便、快捷、安全等优越性,但它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气管切开术。许多研究表明在有经验、参加过训练的医师实施PDT,则手术并发症更低和危险性更小,在PDT不能成功时,可迅速改变做传统气管切开。此外,应注意在PDT术前,应常规准备好传统气管切开手术包,如果PDT失败,可迅速改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

 

参考文献

1. Johnson JLCheatham MLSagraves SGet al.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A comprision of singleversus multidilatior techniques. Crit Care Med2001291251.

2. Griggs WMet al. A simple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technique. Surgery.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1990170543545.

3. Van Heebeek NFikkers BGet al. The guide wire dilating forceps  techniques for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Am J Surg1999177311.

4. Moore FAHaenel JBet al.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gastrostomy in braininjuried patients?A minimally invasive alternative. J Trauma199233435.

5. Joseph L NatesJames Cooperet al.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omparision of two techniques.Crit Care Med2000283735.

6.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Rogers S. Puyana JC. Bedside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 [J]. International Anesthesiology Clinics.20003895110.

7. Cooper RMUse and safety of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in intensive care. Report of a postal survey of ICU practice. Anaesthesia1998531209.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