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PPH的诊断多在放置肺动脉导管后做出。若平均肺动脉压(MPAP)>3133kPa、肺毛细血管楔压(PWCP)>210kPa、存在明确门脉高压体征,则可考虑门脉高压源性PPH。若MPAP大于610kPa,则为重度PPH。临床上肺动脉听诊区可闻及增强的第二心音和右心室喀啦音。单纯轻、重度PPH对围术期死亡率及预后无明显影响,但在肝硬化病人中,重度PPH的发生率约为012%~017%,其术后死亡率高达70%~80%[3],所以被多数移植中心列为手术禁忌证。 1.3 泌尿系统 在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与在其他危重病人中的相似。在肝硬化病人发生肾功能衰竭通常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在肝硬化死亡的病人中其发生率可达40%~80%,原因包括过度的液体限制、药物的肾毒性作用及内源性因子引起肾皮质血管收缩等。肝肾综合征(HRS)是指在肝硬化病人中排除肾脏疾患和液体不足因素之后发生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缓慢进行性增高的血肌酐水平、低尿钠与尿浓缩能力下降。 1.4 中枢神经系统 肝性脑病的病程进展相当缓慢和症状不明显,早期多为人格改变和反应迟钝,晚期以神志丧失、颅内压升高和脑灌注压下降为特征,此期病人的病死率高达90%,然而如能及时进行肝移植手术,可以取得80%的生存率。 1.5 内分泌系统 80%的病人可有糖耐量异常(IGT),其中4%~34%病人可有糖尿病(DM)。肝硬化相关的IGT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加上DM病人胰岛素分泌功能低下,此类病人OLT前、后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非DM病人。对于OLT是否可以改善肝硬化相关的DM,目前研究结果不一致,但倾向于OLT可以逆转IGT[6]。患有严重肝细胞疾患的病人,由于糖原的耗竭可能会发生严重低血糖,此时需要输注右旋糖苷。 1.6 凝血系统 肝硬化病人存在贫血与多种凝血紊乱,包括凝血因子水平下降、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降低及高纤溶改变。贫血多与营养不良、吸收障碍或消化道出血有关。各种机制的凝血紊乱导致肝移植术中大量出血相当常见。大量输血与术后死亡率增高、术后移植肝无功能密切相关。 2 术前评估 2.1 全身和营养状况的评估 研究表明,伴有营养不良的肝移植病人术后更易发生并发症,其死亡率也明显增加。尽管目前具有非常严密细致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但没有某种单独的实验室检查就能准确地预测那些营养不良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和预后。因此,必须进行充分的病史采集和物理检查,以明确拟实施肝移植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危险性。 2.1.1 一般评估 (1) 病史:包括病人术前一段时间内的进食量、品种、次数、体重变化,有无合并有恶心、呕吐、发热和肠、胃疾病及其他慢性病。若在较短时间内体重下降幅度>10%,往往提示有严重的消耗性营养不良,但对低蛋白营养缺乏症者在体重下降上可能表现不明显。(2) 体检:若伴有中重度营养不良时,病人常常伴有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的显著减少,其外貌消瘦又憔悴,借助人体测量技术如测量皮肤皱褶的厚度和肢体的周长等能更精确地估计病人的体脂和非脂肪组织的成分,动态或连续观察意义更大。(3) 常用评估方法:①基础能量消耗(BEE)(表1) ; ②脂肪和蛋白质储存量; ③代谢应激反应的强度; ④营养不良性各脏器功能损害程度,如握力、呼吸功能的测定。
2.1.2 基础代谢率测定 习惯用间接测热法进行评估,但由于操作复杂、且也仅能测量静息状态下的能量消耗,普及尚有困难。 2.1.3 实验室检查 2.1.3.1 肌酐身高指数(CHI)的测定 由于肌酐是蛋白质的一种终末性代谢产物,而大部分蛋白质都储存在骨骼肌组织内,因此通过肌酐和24h尿肌酐清除率的测定,并与其相同身高的标准参考表对照,就可粗略地算出病人的蛋白质储存量和骨骼肌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