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基础与临床研究

颅颌面外科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

时间:2010-08-24 11:36:55  来源:  作者: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安刚 鲍莉莉 张秀芝 张亚军 胥琨琳 邓小明 薛富善

 

  颅颌面外科是一新兴学科,其手术不同于单纯的颅脑手术,也不同于单纯的颌面部手术,在麻醉处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我院近两年颅颌面外科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择期颅颌面外科手术144例,ASA III级,年龄756岁,体重2465kg。其中颅颌面部外伤性骨折54例,面中裂33例,面斜裂20例,下颌角肥大22例,其它先天性畸形15例。所有病人术前化验及ECG检查均正常。

  麻醉前用药为安定0.150.20mg/kg,术前30分钟肌注。病人入手术室后开放两条静脉,经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血压,连续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估计出血多的手术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间断查血气及电解质。

  气管插管根据手术要求,经口46例,经鼻98例。快速诱导插管采用异丙酚12mg/kg、琥珀胆碱1115mg/kg。插管时有48例病人声门显露不满意,属困难插管(III)级,采用会厌下盲探插管。术中用N2OO2-异氟醚及芬太尼维持麻醉,用乳酸林格氏液及血定安维持液体平衡。但降压的第1个小时额外增加输入相当于病人血容量30%~50%的血定安。

  控制性低血压采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静脉泵注,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泵注速率。降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给予艾司洛尔0.51.0mg/kg单次静脉或50150Lg/kg/min泵注。

  降压前病人平均动脉压(12.67±1.19kPa1kPa7.5mmHg),心率(80±11)次/分。降压时平均动脉压5.56.5kPa,降压时间2.38.6小时,平均(3.47±1.05)小时。降压期间尿量平均为(103±33ml/h。停止降压后血压在1020分恢复到降压前82%±11[平均(10.6±1.6kPa],无术后持续低血压及反跳性高血压发生。

 

讨论

  (1)颅颌面手术的病人,面部均有较大畸形,常对插管时声门的显露造成一定的困难,麻醉医师术前应有所准备。我们对困难插管常规采用快速诱导,会厌下盲探插管。我们认为对困难插管技巧不熟练的医师应选用自己熟练的麻醉方法及插管技术。

  (2)此类手术需对颅、颌面部多处骨结构进行切割移位,手术入路切口小,位置深,出血多,操作困难,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是必要。本组病例采用了较深度的降压,低压时平均动脉压5.56.5kPa。我们体会,低压只有达到这种水平,才能使颅、颌骨断面渗血明显减少,方便手术进行。就本组病例来看,没有发现生理及器官器质性损害,这可能与我们在降压时超量补液有关。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3)在我们过去的控制性低血压液体管理中,片面强调等量补充生理需要及体液丢失,往往病人在低血压中出现明显尿少,甚至无尿。在本组病例中,我们采用超量补液(除以前的等量补充外再增加相当于病人血容量30%~50%的胶体液),以补偿动、静脉血管扩张造成的相对血容量不足。超量补液并不影响小动脉扩张产生的血压下降,同时还有一定的血液稀释作用,有利于改善低血压造成的微循环不良。其明显的表现是尿量大大增加,低血压期生理状态稳定,恢复正常血压时平稳,无反跳高血压。

  (4)颅颌面外科手术后病人头颈部肿胀,渗出明显;口内切口常有渗血;病人易呕吐;头颈部用加压包扎,跨关节皮瓣,两颌间钢丝固定等,使麻醉恢复期呼吸道管理难度较大。我们认为留置鼻咽导管,常规应用恩丹西酮预防呕吐,严密观察都是十分重要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