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是血流动力学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生了解危重病人循环状态及心功能判定的重要数据。人们一直对CO的测定与监测寄予高度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很多不同原理、技术与途径的监测方法。无创、简便、精确、连续、经济、多数据联合应用的心脏排血量监测,为当前临床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近年,一种微创的脉波轮廓与温度稀释联合应用的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脏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已开始临床应用。为了解该方法监测CO的准确性,我们对需要CO监测的重症病人同时应用PiCCO和Swan-Ganz导管进行CO监测,将所测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相关性和临床应用的价值。 实验方法 2004年7月~2006年7月我院危重医学科收治的无心脏原发疾病、无Swan-Ganz导管应用禁忌的重症成年患者23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34.7岁。实验用品包括:Philips MP60型监护仪、Philips M1006B有创压力模块、Philips CO模块、Philips PiCCO模块、ARROW Swan-Ganz导管和双腔中心静脉导管、Pulsiocath动脉导管。 常规方法在压力监测下经颈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股动脉置Pulsiocath动脉导管。Swan-Ganz导管与压力模块和CO模块连接,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与压力模块和PiCCO模块相连。 Swan-Ganz导管右心热稀释法测量心脏排血量:进入设定CO工作窗,变换计算常数,使之与使用的导管和注射液容量及温度相匹配,快速右心房内注入10ml冰盐水,反复测量3次,取CO均数,计算CI。同时,记录肺动脉嵌顿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AWP)[1]。 PiCCO法测量心脏排血量:进入设定CO工作窗,调整导管常数与注射液容积,快速中心静脉内注入10ml冰盐水,反复测量3次,取平均CO,计算CI。同时记录胸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 在同一时间对每位患者采用两种方法测量,每天进行两次测量,连续测量3天。 实验结果 对两种方法所得CI数值以及ITBV和PAWP分别进行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CIPiCCO=3.02±0.31L/minm2,CISwan-Ganz=3.13±0.44 L/min m2,r=0.865(p<0.01),t检验p=0.284,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ITBVI=0.92±0.26 L/m2,PAWP=11.00±1.20mmHg,r=0.627,p<0.01,两组数据呈显著正相关。 讨 论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等技术在监护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CO的监测方法已逾10余种。PiCCO技术以其精确、微创和多数据联合监测等优势,正逐渐被临床工作者认同和接受。PiCCO的基本原理是脉搏轮廓CO监测法与单一温度稀释心脏排血量监测法的联合应用。 脉搏轮廓CO测定法是根据Wesseling提出心搏量同主动脉压力曲线的收缩面积成正比,并进行压力、阻力、心率等影响因素矫正的计算方法。PiCCO采用相继3次冷稀释股动脉心脏排血量的平均值来校正主动脉阻力,同时采集监护仪的心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来计算外周血管阻力[2]。 PiCCO=A×HR×cal(A:为主动脉顺应性和压力曲线波形的积分值,HR:为心率,cal:为温度稀释CO测定的矫正系数)。单一温度稀释CO法,即把心肺当作相连的系列混合腔室,股动脉探测的稀释曲线,实际是由所有混合腔室产生的最长衰减曲线所形成的,同时得出胸内血容量和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等参数[3]。 本实验显示,PiCCO所测得CI值与Swan-Ganz导管热稀释法所测CI值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良好的相关性。ITBVI与PAWP亦有较好的相关性。提示PiCCO可代替Swan-Ganz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PiCCO与Swan-Ganz导管比较具有更多的优点:① PiCCO是一种微创伤、低危险、精确、连续、能提供多种数据的方法;② PiCCO可进行连续心脏排血量监测;③ ITBV能同时反映左心与右心的前负荷情况[4],而Swan-Ganz导管只能反映左心前负荷;④ EVLW能够较准确的监测肺水肿的发生与程度[3,5],而Swan-Ganz导管没有该项监测。总之,PiCCO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