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在术中不同时间记录血流动力学中MAP、HR、心律等变化。术后观察呼叫或自主睁眼时间或突然挣扎、哭泣时间、拔管时间、简单回答问题、嗜睡时间、伤口疼痛等指标,记录恢复过程中谵妄、躁动、噩梦等不良应情况及术后48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头晕及轻度头痛发生率。统计各组病人药物用量。 三、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试验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各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来确定最佳药物配比。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4组间的年龄、性别、体重及麻醉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异丙酚用第1组与第2、3、4组相比,第2组与第3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第1组比第2组多50.44±16.36Ug/kg-1/min-1,比第3组多100±14.79Ug/kg-1/min-1,比第4组多93.11±15.73Ug/kg-1/min-1;第2组比第4组多49.57±17.52Ug/kg-1/min-1。氯胺酮用量第1组与第2、3、4组相比有显著差异。4组中心血管反应平稳,第3组在取肋骨时血流力学不稳定,需加吸异氟醚(3例),第3组与第1、2、4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拔管时间第1组与第3、4组、第2与第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毕恢复情况见,各组病人均无术知晓。第1组中头晕、视力变化情况发生率高于2、3、4组,而谵妄躁动、恶心呕吐等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别。 讨 论 本实验中第1组较其他3 组的异丙酚、氯胺酮用量均较大、拔管时间长、术毕出现头晕、复视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P<0.05),故认为此搭配方案不理想。这组出现头晕、复视等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异丙酚和氯胺酮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有关,两者在镇静方面可能有相加或协同作用,以致第1组麻醉深度过深,这组出现头晕、复视等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此有关。本实验各组病人术后恢复时间均较Grant等报道单用异丙酚麻醉时的恢复时间(9.3分钟)要长;故可认为氯胺酮使异丙酚麻醉恢复时间延长;同时异丙酚也会使氯胺酮麻醉恢复时间延长。这一点与Guit等报道相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