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基础与临床研究
摘要: 为了避免麻醉药物进入婴儿体内,医生、护士和助产士通常告诉产妇在麻醉后24小时内将母乳吸出-丢弃。 这个建议与其说是谨慎,倒不如说是过时了。 这篇综述将着重归纳介绍关于常用麻醉药物、这些药物进入母乳途径及对乳婴作用的最新文献。 我们建议只要母亲在麻醉后清醒、警觉、并能抱住自己孩子,就可以继续不间断地母乳喂养。我们也推荐几种药物镇痛以减少其镇静作用。 并阐述极少数几个对乳婴产生镇静作用的麻醉药物。 安全起见,麻醉人员及哺乳期病人可以通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LactMed数据库进行药物查询。
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婴儿积极的影响已经被很好地诠释了1,2。然而,由于母乳喂养母婴随机临床试验的困难性,麻醉、镇痛药物在人类母乳转运的数据馈乏。 现有的资料依旧仅限于个案、小样本观察和动物实验,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哺乳期妇女的状况还没有完全确定3,4。 这些知识的缺乏导致了需要麻醉药物治疗的母亲不自主地接受那些担心这些药物对婴儿有不利影响的医护人员的保守建议,放弃母乳喂养5。 此外,医生、医院、甚至病人自己一直依赖于药物制造 商提供的关于母乳喂养期间药物使用说明书上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通常是简单地让她们慎用或禁用4。 由于医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医院细则之间缺乏共识,出现了对下面各方面的指南/细则的非常令人非议的推荐: 1)给予药物与母乳喂养的时间间隔;2)什么时候泵弃母乳;最重要是3)哪些药物是安全的。 本文将回顾在术中、术后、产时、产后麻醉人员常用的麻醉药物在母乳喂养有关问题的最新医学文献6。 鉴于没有太多慢性使用阿片类药物哺乳妇女的研究文献,本文只适合期前没有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母乳喂养病人。 这篇综述建筑在研究数据有限而且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还没有对大多数这类药物在这一患者人群严格地进行安全性和实效性筛选的前提下的。
药物转运到母乳中是依赖于药理学特性,包括蛋白结合率、脂溶性、分子量、pKa、母体的血浆药物浓度7。 一般来说,脂溶性高、蛋白结合少、分子量低且pKa高的药物比较容易进入母乳。 药物进入母乳的通道绝大多数是因母体血浆药物浓度高低被动扩散实现,极少类药物通过主动转运进入母乳。
没有禁忌情况下,椎管内麻醉至今是分娩镇痛和剖宫产的金标准8。局部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物通常是联合使用,因为它们的协同作用可以起到既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也增强镇痛效果的作用。因此了解每种药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至关重要。 • 局部麻醉药物(局麻药):局麻药由于分子量大、极化等理化特性不易进入泌乳导管,母乳喂养妇女使用椎管内麻醉是再理想不过了3。 尤其是哺乳期母亲硬膜外腔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已经通过测定它们2小时、6小时和12小时的代谢产物N-(2, 6-二甲苯基)-2-哌啶酰胺 (PPX)在母乳和母体血浆中的浓度,证实了它们的安全性。 研究者得出结论,它们在母乳与血浆中的浓度比值与以往的研究数据一致,局麻药及其代谢产物进入母乳非常少,可以安全地用于哺乳期母亲。局麻药可以透过胎盘,但在研究人群中,它们在新生儿血浆的浓度低到测不出来, Apgar评分和24小时临床观察也是正常的9。 • 阿片类药物: 脊髓或硬膜外镇痛剂量决定阿片类药物在产妇的血浆浓度,它通常是微不足道的。Madej等研究发现,母亲在第一次需要术后镇痛时,硬膜外择期剖宫产给的100微克芬太尼负荷量,已经不能在母乳中检测出来了10。 芬太尼是亲脂性的,在硬膜外腔长时间给药,可潜在地贮存在乳腺脂肪组织中,并缓慢地释放到母乳中。 吗啡(如亲水性阿片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为30%,其代谢产物吗啡-6-葡萄糖苷有药理活性,生物利用度为4% 6。 这些信息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吗啡能出现在母乳中。研究报道过,婴儿吗啡血浆浓度125纳克/mL时,足以让50%的新生儿(AS50)产生镇静作用11。 Feilberg等人报道,在硬膜外给予4mg吗啡负荷量后30分钟,在母乳中能测到的吗啡峰值浓度为82纳克/mL。他们也发现吗啡在母乳中的半衰期为180分钟12。 基于这些考虑,就母乳喂养产妇而言,鞘内或硬膜外腔芬太尼或吗啡是安全有效的分娩或剖宫产手术镇痛方法。 然而,在了解了这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后,应极力提倡限制药量或重复给药次数,并经常监测药物对母体和新生儿产生的镇静和呼吸抑制征象。 最保守的方法是,一旦母亲的术后清醒度达到能足以抱起婴儿后,再母乳喂养,此时母乳与血浆浓度比(M:P)应该非常低6。
对于母亲担心含阿片类药物的硬膜外麻醉对分娩和随后的母乳喂养产生影响,区域麻醉可作为一种替代或辅助的镇痛方法。尽管宫颈旁或阴部阻滞及会阴局部麻醉不是最好的分娩镇痛方法,但是能避免婴儿接触阿片类药物。 然而,区域麻醉的局限性在于缺乏实效性、操作难度大、无法满足转换成产科手术麻醉的需要、并发症率高(宫颈旁阻滞尤其明显)。不过,鉴于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有限和大分子进不了乳腺导管,这种镇痛方法对顾虑重重的母亲来说,不乏吸引力22。 局麻药注射部位是其血浓度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 血管丰富部位(例如:肋间或硬膜外腔)的局麻药吸收明显比血管少的部位(大腿或髋部的区域和臂丛区域)快,皮下注射局麻药吸收最少。 现在还没有母乳喂养病人各种区域神经阻滞局麻药吸收率的研究。 然而,有个案报道,母乳喂养母亲胆囊切除术后使用胸膜内导管0.25%布比卡因镇痛,5天内平均输注速率为10毫升/小时。术后镇痛的开始时,婴儿血浆和母乳中的药物浓度最高,但5个小时后,在婴儿血液中已经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23。 由于局麻药理化特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使用区域麻醉术后停止母乳喂养是没有必要的。
“镇痛药”是术后及产后常用药物。因母亲和婴儿都不需要镇静,哺乳期产后患者,应首选非阿片类镇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酮咯酸,尤其是剖宫产术后患者。 布洛芬的半衰期大约是1.8小时,它因此成为理想的药物。 如果母亲在哺乳开始服用药物,在间隔2-3小时之后再次哺乳时,其乳汁中的浓度可忽略不计6,24。 理论上,母乳喂养母亲应该避免哌替啶(杜冷丁),因为它对新生儿有呼吸抑制潜在危险。还有病例报告,母亲使用该药后,新生儿出现紫绀、心动过缓及呼吸暂停25。 这可能是由于哌替啶(杜冷丁)及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半衰期分别是13小时和65小时的缘故。其半衰期的个体差异也导致了其乳汁中的浓度范围比较大26。 可待因是一类常用的、效力温和的阿片类镇痛药,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脂溶性高。这些药代动力学特性决定了它可分泌到乳汁中。 可待因需在肝脏中通过CYP450系统代谢成吗啡后,才能具有药理学活性。 有些母亲可出现超快代谢速度,导致了吗啡血药浓度超过治疗剂量,婴儿也可能是这种快速代谢人群。这一现象会引起乳汁中吗啡浓度达到足以使婴儿镇静的水平。个别病例还会引起婴儿呼吸抑制甚至死亡27。因此,有其他药物选择时,不推荐使用可待因。 二氢吗啡酮:其效能约为吗啡的7倍,可用于急性、极度疼痛。可肌注、静注或者口服。有病例报告指出二氢吗啡酮可进入乳汁。经鼻吸入2毫克负荷剂量后,乳汁中浓度就体重调整后的药物剂量而言其实是也很低的。与这个剂量对应的乳汁含量为2.2微克/天28。 二氢吗啡酮在乳汁中的半衰期是10.5小时,考虑其效能较强,应酌情使用。 吗啡经口或经病人自控镇痛泵给药,因为吗啡及吗啡-6-葡萄糖苷在初乳及母乳中的个体变异很大,其应用需慎重。 有报道指出,母亲口服吗啡,婴儿可能会吸收到0.8-12%的口服剂量;使用PCA镇痛的母亲,其乳汁中的吗啡-6-葡萄糖苷浓度可高达1084纳克/毫升29,30。 这些浓度对于新生儿、婴儿及幼儿都很危险。因此,母亲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加强婴儿监护。 不管怎么说,吗啡的乳汁穿透性比其他阿片类药物低,低剂量吗啡还是阿片类药物通常选用的药物。口服吗啡的生物利用度很低,在母亲体内经肝脏代谢后,很少会进入婴儿体内31。 剖宫产后硬膜外镇痛可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32。 在一项对腰麻下择期剖宫产患者比较是否使用连续硬膜外布比卡因输注能影响母乳喂养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连续硬膜外布比卡因用药组母亲的术后疼痛评分低,喂养婴儿的母乳量大32。 作者得出结论:母亲在术后疼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会更愿意把婴儿放在自己腹部上喂奶。外科大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使用(例如,开胸手术或者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可继续母乳喂养。
应该谨慎使用二氢化吗啡酮。 小剂量吗啡是安全的,是术后或产后的首选镇痛药。 由于研究数据有限,这类患者应用大多数此类药物的安全性及实效性还缺乏明确的证据,但基本原则是,一旦母亲麻醉后意识清醒、状态稳定、恢复警觉后,即可重新开始母乳喂养16。 母亲神志及体力恢复表明,镇静药物已经从她们的血浆和母乳中再分布到脂肪和肌肉组织中,当然这些药物还会缓慢释放回血浆。 为了安全起见,服药期间母亲应该密切监护婴儿的体征和症状,注意婴儿行为改变。 最后,患者及使用药物的医师可以通过使用NIH LactMed数据库,网站http://toxnet.nlm.nih.gov/newtoxnet/lactmed.htm检索到更多的药物安全知识。 这个由专家评审过的网上资源,提供了药物渗透进入母乳的相关信息和常用药物的安全性及其他实用的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