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韩文斌 孟祥忠 杨建海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80年代后期,伴随正压呼吸机及通气模式的进展而推出的一种机械通气方法。目前国内使用频率不高,尚需积累经验。1992年以来,我们选择性使用该方法进行机械通气已达30例,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情况 全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1~88岁,平均54.9±18.2岁。原发疾病有外伤性多发肋骨骨折(9例)、各种原因的急性肺损伤或轻度ARDS(7例)、肺微栓塞(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轻度感染呼衰 (7例)和肺不张(2例)。所有病人意识清楚,能主动配合治疗。 2. 实施方法 病人均经充气面罩与呼吸机连接,用弹性四头带固定,松紧度以正压通气时,面罩与面颊之间不漏气或稍漏气为宜。所用呼吸机分别为德国西门子伺服900C、美国纽帮200、美国鸟牌6400和8400。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支持压力在5~20cmH2O之间,多数8~15cmH2O,以使潮气量达6ml/kg以上为准。触发灵敏度-2cmH2O左右,确保同步性能良好。NPPV期间,同时进行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3. 监测 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间断做血气分析。呼吸功能监测包括呼吸频率(RR)、气道压(AWP)、潮气量(VT)和分钟通气量(VE)等。 结 果 所有病人通气氧合指标及相关循环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绝大多数达到理想水平。自始至终以 NPPV治疗并治愈或缓解者19例,占63.3%;通气治疗中,因病情变化需改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8例,占26.7%;开始为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病情好转后拔除气管导管,病情反复又实施NPPV最终缓解者3例,占10%。NPPV持续时间3小时~7天,其中12例为持续NPPV,18例为间断NPPV,间断时间和频度因临床情况不同而异。 讨 论 NPPV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不会出现由此而产生的创伤性并发症,对预防有创正压通气引发的呼吸系统感染,排痰困难等也有好处。然而,NPPV给病人带来的不适,病人能够接受的程度,以及临床效果,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已有报道[1],在NPPV时,大约1/5的病人,因面罩压迫鼻梁引起疼痛,或不能耐受面罩的扣捂,而改用其他机械通气方式。在我们的病例中,也有个别病人诉说鼻梁压痛和口鼻捂憋感,一度出现拒用的现象,但经过耐心解释,讲明不用的可能危害,病人基本都能正确对待,并愉快接受。在间断实施NPPV的病人中,有的还主动要求戴机做辅助呼吸。没有其他痛苦诉说。本组采用的是普通充气面罩,该面罩与病人面颊接触的周边较宽,且呈圆形,需要较大压力才能确保密封,部分病人出现鼻梁压痛可能与此有关,若采用专用面罩,或许能减轻压迫感。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只要病例选择适当,通气模式与指标合理,加上病人的主动配合,通气效果是肯定的。本组资料统计也显示,避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占全组的73.3%,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与国外的报道基本相似[1,2]。因此认为,在危重病抢救过程中,选择性使用NPPV是可行的,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