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麻醉新进展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时间:2010-08-23 17:49:28  来源:  作者:

 

LMABrain1983年首先发明并推荐使用的介于气管导管与面罩间的通气工具。喉罩可在保留自主呼吸或不用肌松药下插入;使用熟练后无需借助咽喉镜等特殊器械即可插入,形成一个低压密封圈围绕在喉口;喉罩插入过程不会引起如气管插管那样的循环明显改变,但喉罩不能绝对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且在浅麻醉和苏醒时可能诱发喉痉挛。Lopez1996年总结了1400例小儿使用喉罩的经验,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做出了肯定的评价。目前喉罩正逐步应用于小儿麻醉,有关喉罩在小儿麻醉中应用及不良反应近年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喉罩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1  小儿呼吸道的特点

儿童在解剖、生理和病理上与成人有显著的不同。解剖上的不同包括:气道相对较小,舌头和扁桃体相对较大,声门较高,会厌较松弛。生理上的不同包括:氧储备低,功能残气量较低,缺氧时易发生心动过缓,麻醉后易发生气道梗阻,气道反射的阈值较低。病理上的不同包括:先天性的结构异常,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气道易受损伤,易发生胃胀气。通常儿科病人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成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气道管理方面发生意外。

2  小儿喉罩型号的选择

临床上经常按公斤体重作出选择:<5kg 儿童用1号,510kg儿童用1.5号,1020kg2号,2030kg2.5号,3050kg3号喉罩。近年来“三指宽度法”常用于小儿喉罩的选择:小儿手掌伸开并掌面向上,拇指和小指分开,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喉罩按标准最大量充气,充气后喉罩前部紧贴小儿手指掌面,以其最宽面与小儿食中指和无名指的最大宽度进行比较,确定最匹配的喉罩型号;“三指宽度法”是一简便可靠的方法,在紧急情况下如不知小儿体重时尤为适用。

3  喉罩的置入方法

3.1  置入时麻醉诱导

3.1.1  吸入麻醉  七氟烷因无刺激性、血气分配系数低、诱导迅速平稳、苏醒快、麻醉深度易于调控而广泛用于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与氟烷相比,七氟烷达到置入喉罩的时间较短,但两者提供的置入条件相似。七氟烷复合50N2O麻醉时要求喉罩置入时的呼末浓度为7%,维持期呼末浓度为1.7%。另有研究认为可在6%~8%七氟醚诱导时置入喉罩,维持期用2%~4%浓度。七氟烷的喉罩置入MACEC95)是2.49%。Nishina等发现术前口服可乐定可减少七氟烷MAC值(EC951.79%)并可减少喉罩置入时七氟烷的EC5038%、EC95 28%。Kihara等发现七氟烷喉罩置入的MAC1.57%,复合33%或67%的N2OMAC分别减少22%和49%。

3.1.2  静脉麻醉  丙泊酚满足喉罩置入的剂量为3mg/kg,维持期为5mg/kg/h。靶控输注技术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的麻醉诱导和置入喉罩过程,依据Kataria药代动力学,喉罩置入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的ED50ED95分别为7.86μg/ml10.71μg/ml;依据Schuttler药代动力学,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的ED504.62μg/mlVarveris等研究表明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在8μg/ml时通常在诱导1min内入睡,效应室浓度在喉罩置入时为4.29μg/ml

    诱导前1min用利多卡因喷雾,再用氯胺酮3.03.5mg/kg麻醉诱导也适用于小儿喉罩置入,可有效避免丙泊酚诱导常出现的呼吸暂停和气道梗阻这两种严重并发症发生。

 

 

3.2  置入方法

有经验麻醉医生首次置入小儿喉罩的成功率约为90%,8%需要二次置入。成人使用的3种标准法(正中法、侧入法和拇指法)同样推荐在小儿应用。

3.2.1  正中法  用非操作手拖住病人后枕部,颈部向胸前屈曲,伸展头部。食指向前,拇指向后,拿住通气管与喉罩结合处,腕关节和指关节部分屈曲,这种握法手指可尽最大可能控制喉罩运动;把口腔适度打开并分开口唇,检查口腔轮廓以确定喉罩的最佳位置。将通气罩润滑置于硬腭的中位并防止通气罩打折,食指应从口的一侧推进喉罩;一旦头颈部和通气罩的位置正确,应沿腭咽曲线缓慢推进喉罩。食指推动喉罩先向后下方再向下方运动,腕部向内旋转。当喉罩不能再前进时,撤出手指,将通气罩充气。

3.2.2  侧入法  喉罩以45º角滑过硬腭,同时通气罩近端压向一侧,通气罩远端压向另一侧。置入过程中应以通气罩的远端侧边作为与硬腭的接触边,顺势将喉罩以45º角滑过硬腭并推入口咽部,一旦通气罩达到喉咽位置,即可将其放正。

3.2.3  拇指法  可用拇指代替食指,也可用拇指作为引导。拇指穿过喉罩通气管处与硬腭形成通道,其作用是作为引导以保持通气罩抵住硬腭。在置入过程中非操作手顺着通气管的管柄施压,完成所有的操作。喉罩部分充气后插入并不增加会厌的损伤。

3.2.4  翻转法  手持喉罩通气管的中部,通气罩口面对硬腭将其置入口腔,向近端咽喉推进喉罩的同时将通气管旋转180º角,使通气罩口面向声门。

翻转法和标准法都是小儿麻醉中可接受的喉罩置入手法。研究表明翻转法在小儿有较高的置入成功率和低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喉罩部分充气后用翻转法是小儿的第一选择。另有一种值得推荐的改良插入技术:将喉罩充气三分之二,从左边进入,在向下时顺时针旋转90°后置在喉口。

3.3  喉罩充气

3.3.1  标准注气量  1号为4ml1.5号为7ml2号为10ml2.5号为14ml3号为20ml

3.3.2  由于N2O可弥散穿过喉罩的套囊壁,大于3小时的N2O/O2麻醉可使套囊压力显著增加。

3.3.3  4种方法可用来评估喉罩套囊有无漏气:听见漏气的声音;口腔CO2 的监测;观察套囊压力,记录气道压力;颈部听诊。当套囊压力设定为60 cmH2O,平均漏气压力为12.5 cmH2O时,4种方法均可检测到口咽部漏气。

4   喉罩通气

4.1  喉罩能够保持气道通畅,保留自主呼吸下维持麻醉。虽然插入喉罩要求在较深的麻醉下进行,但浅麻醉下能耐受固定后的喉罩。麻醉期间应经常检查呼吸音,监测PETCO2SpO2

4.2  PCV(压力控制通气)能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提供有效的通气效果,气道峰压超过20cmH2O的发生率较VCV(容量控制通气)下降,漏气明显减少。因此小儿喉罩通气时PCV模式更为理想,在低流量紧闭麻醉中也可用PCV控制通气。

5  喉罩的拔除

5.1  Samarkandi等发现清醒状态或一定的麻醉深度下拔除喉罩,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无差异。另一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在喉痉挛、低氧血症和分泌物过多的发生率上无差异,但深麻醉组能减少咳嗽的发生。

5.2  呼末安氟烷浓度在喉罩拔除时的ED501.02%,ED951.14%。复合骶管阻滞可降低喉罩拔除时安氟烷浓度29%,可能与骶管阻滞的超前镇痛作用及骶管阻滞的全麻样作用有关。七氟烷在深麻醉状态下拔除喉罩并不影响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率,但异氟烷麻醉后在清醒状态下拔除喉罩可导致较高的气道事件发生率,带来严重的气道高反应性发生的风险。

 

 

 

5.3  Varveris等建议丙泊酚在喉罩拔除时的效应室浓度为2.78μg/ml

6  不良反应

6.1  气道并发症  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诱导喉罩置入时喉痉挛、咳嗽和体动的发生率为2.3%、低氧血症4.3%、气道梗阻1%;清醒拔除喉罩时喉痉挛的发生率为1.7%,损伤5%,呕吐0.3%;咳嗽和体动在调整喉罩时易于发生。Harnett等发现喉罩比面罩和口咽通气道更容易增加气道并发症(憋气、咳嗽、喉痉挛、分泌物过多、气道梗阻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另一研究表明,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为12%,恶心16%,呕吐32%,均低于气管内插管。

6.2  喉罩比面罩更容易出现食管反流,可能与应用喉罩时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下降有关,因为喉罩对咽部的持续压迫与食物团对咽部的影响相似,可导致食管下端括约肌反射性松弛,但出现肺误吸的机会较小。临床上未发现喉罩位置不当是导致胃显著胀气的一个危险因素,尤其是气道压力>17cmH2O时。

6.3  Bordet等研究表明:年龄<6岁、近来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是喉罩应用的一增加呼吸道合并症的独立风险因素。但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麻醉时建议使用喉罩而不是气管内插管。

6.4  Afshan等认为小剂量的丙泊酚(0.8mg/kg)可有效治疗76.9%的小儿喉痉挛。由于并非全部有效,司可林仍然是治疗的一关键药物,但存在司可林应用禁忌时,丙泊酚是一可供选择的合适的解除喉痉挛的药物。

7  结语

喉罩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气道管理。喉罩可广泛用于小儿脐下手术及门诊手术,也有文献报道可用于小儿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手术的麻醉。对于一些插管困难,如颈面部瘢痕挛缩、先天性舌下坠、腭裂的Pierre-Robin综合征,气管狭窄、声门下狭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可用喉罩代替气管插管。Treacher-Collins综合征、Goldenhar综合征及颅骨骨干发育异常或发育不良也可经喉罩插入气管导管。在早产新生儿还可经喉罩引导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但婴儿不利的气道事件较年长儿常见。一定麻醉深度下较清醒时拔出喉罩的不良气道事件发生率低。上感小儿应用喉罩较气管插管后的不良气道事件发生率低。小儿双管喉罩扩大了喉罩在儿科气道管理的适应症。双管喉罩用后面的套囊和引流管以提高密封压力并可插入胃管。双管喉罩可安全使用PCVPEEP模式。因此,喉罩在小儿麻醉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