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影响小儿肌张力恢复及残余肌松发生的因素 4.1 药物 影响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的常见药物有以下几种:氨基糖甙类、酰胺类和多肽类等抗生素、抗癫痫药、氨茶碱衍生物、局麻药、钙通道阻滞剂、艾司洛尔和吸入麻醉药。这些药物均能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延长肌张力恢复时间。吸入麻醉药中地氟烷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七氟烷、异氟烷和氨氟烷。而氟烷的作用较上述吸入麻醉药差,但比氧化亚氮强。加大吸入麻醉药物的浓度可延长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时间,降低抗胆碱酯酶药物拮抗肌松的作用。吸入麻醉药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有时间依赖性,吸入时间越长对其影响越大,其中氨氟烷表现的最为明显。另外麻醉中使用不同类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也会影响肌张力的恢复和拔管时间。 4.2 麻醉技术 Yeh等研究低流量紧闭式麻醉方式和高流量半紧闭式麻醉方式吸入异氟烷对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发现前者比后者明显的延长罗库溴铵首剂作用时间(起效后至T1恢复至25%的时间:54.1±14.4min vs. 45.4±9.2min,P<0.05)、维持量的持续时间(给予维持剂量至T1恢复至25%的时间:41.1±11.1min vs. 30.2±8.6min,P<0.01),以及肌松恢复指数(T1由25%恢复至75%的时间:34.2±10.7min vs. 20.9±5.4min,P<0.0001)。 4.3 小儿自身生理特性 小儿对于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起效、消除和肌张力恢复方面的独特之处与抗胆碱酯酶药物无关,Fisher等研究指出新斯的明的稳态分布容积小儿和成人并无不同之处,但新斯的明的消除半衰期小儿短于成人,即新斯的明的消除小儿较成人快,所以年龄相关的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恢复速率和拮抗要求与新斯的明无关,而可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局部因素相关,如乙酰胆碱储存的量、乙酰胆碱受体的量、胆碱酯酶的活性等。另外,小儿血液循环较快,心排血量大,当静脉给予非去极化肌松药后,可较快的带至神经肌肉接头处,同时也可较快的从神经肌肉接头处带走,因此小儿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但是小儿体液占身体的比重大,水溶性的药物的分布容积大,药物的相对浓度低,所需要的药物相对量比成人大,如罗库溴铵。 总之,小儿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与成人相比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且残余肌松发生率低,此与小儿本身的生理特性相关。其中年龄相关的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恢复速率和拮抗要求与使用的抗胆碱酯酶药物无关。临床常规使用肌张力监测仪器和抗胆碱酯酶药物拮抗肌松能有效降低残余肌松的发生率,减少肺部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