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麻醉新进展

双管喉罩在小儿斜视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时间:2010-08-23 17:51:30  来源:  作者:

       方法   择期行小儿斜视矫正术患儿120例,ASAⅠ级,年龄3~13岁,随机分为两组:PLMA组(n=60),TT组(n=60),麻醉诱导采用靶浓度控制输注泵,按效应部位靶浓度为3g.ml-1输入丙泊酚、3ng.ml-1输入瑞芬太尼。待患儿入睡后静注阿曲库铵0.5mg.kg-1,2min后徒手法插入PLAM(根据体重选择喉罩型号)或在喉镜明视下插入TT。诱导插管时观察两组患儿肢动、咳嗽、挣扎及插管次数,在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牵拉眼肌及拔管后5min记录HR、MAP及SPO2。在插管即刻、手术10min及牵拉眼肌时记录Ppeak及PETCO2。手术开始10min两组患儿各从挠动脉取血20例,检测动脉血气PaCO2。拔管后即刻记录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及药物总量,观察困难拔管及拔管后24小时恶心、呕吐、躁动、过渡镇静、咳嗽、喉痉挛、舌后坠、咽部不适等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患儿在一般情况,手术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两组效应部位瑞芬太尼浓度及药物总量、丙泊酚用药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两组MAP及HR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眼心反射,其中HR低于60次/min,在PLMA组28例,TT组27例,两组各有2例HR明显减慢至22~30次/min。两组各时间点Ppeak及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气分析PaCO2显示,PLMA组为44.4±3.1mmHg,TT组为43.9±2.7 mmH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时出现瞬间呛咳,PLMA组22例,TT组18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PLMA组1例在置管时插入2次。拔管时PLMA组出现1例从食管通道胃液返流。

       结论   本研究选择PLMA与TT是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诱导插入和维持麻醉,术中采用了机械通气,保证了足够的麻醉深度,也维持了血液动力学及肺通气功能的稳定。但在牵拉眼肌时许多病例出现一过性眼心反射,提醒术者停止牵拉或静注阿托品后可恢复正常。麻醉诱导时患儿出现瞬间呛咳可能是瑞芬太尼反应。PLMA组在术中Ppeak、PETCO2及PaCO2与TT组比较未见明显升高。拔管时PLMA组与TT组不同,无需吸痰。拔管时PLMA组出现1例从引流管胃液返流,立即用吸引管吸出,未出现误吸。术后24小时观察PLMA组未见不良反应。
       总之,PLMA操作简便,密封性好,肺机械通气可靠,插入与拔除时咽喉部刺激性小,麻醉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平稳,用于小儿斜视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