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麻醉新进展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拟施心脏手术病人6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8岁~60岁,按穿刺途径不同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0例,I组新方法,II组: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 穿刺置管方法二组患者均在全麻诱导后进行穿刺置管,均选择右侧进路,I组按新的途径行颈内静脉置管,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外缘与颈外静脉交点外,稍靠下避开颈外静脉处为进针点,穿刺针与冠状面约成10°角,针尖指向胸骨上凹,II组采用高位前路法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进针点为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外侧。针体与颈部冠状面成20°-35°角,针头指向胸锁乳突肌下三角或同侧乳头。 记录各组总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及并发症手术结束后60例患者均床边X线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穿刺前测量穿刺点一胸锁关节一右第三胸肋关节距离,作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深度的参考。 统计学分析统计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 I、II组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30例(100%),28例(93.33%),I组总穿刺成功比高于II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I组为(93.33%),显著高于II组(60.00%) (P<0.01)表1(略)。 各组并发证见表,II组误穿动脉3例(10%),置管困难1例(3.3%),I组无误穿动脉,无气胸、血胸等并发症。60例患者X线摄胸部平片均显示中心静脉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内。 讨 论 CVP是心血管手术中的常规循环监测.指标。但可能发生误穿动脉、胸膜腔或肺尖等危险,因此提高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和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显得很为重要。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途径是依据静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方向进针本研究比较了二种穿刺途径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显示,二种方法的总成功率均在90%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低。但经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与颈外静脉交点下穿刺置管法国内尚无报道,无论总成功率或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高位前路法。 同时无误穿动脉、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较大优势。 避免和减少气胸、血胸、血肿等严重并发症是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应用的重要问题,由于解剖学的原因,高位前路法颈内静脉穿刺,穿刺针尖始终是从前指向后,从内指向外,且靠颈内动脉较近如进针稍深或针体与冠状面成角过大,则容易误穿动脉、胸腔或损伤肺尖,引发血肿、气胸、血胸。而经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与颈外静脉交点稍靠下为进针点颈内静脉穿刺,穿刺点离颈内动脉较远,且穿刺针与冠状面几乎平行,因而可避开动脉和肺尖,这是避免发生误穿动脉和肺尖造成气胸、血胸和巨大血肿等并发症的重要操作技术和保证。故我们认为此种新的途径颈内静脉穿刺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