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麻醉新进展
一、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一)全身毒性反应 30年来,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从0.2%降到0.01%,周围神经阻滞全身毒性反应发生率最高为7.5/10,000,最低为1.9/1,000。 1.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先表现为对兴奋性传导通路抑制的消失,病人出现头晕目眩,轻度头痛,听力障碍, 视力障碍(聚焦困难,复视),耳鸣。随中毒程度加重,出现烦燥不安,定向力障碍,眼球震颤,语言不清。更严重者可出现嗜睡,小肌肉抽搐,首先出现在面部和肢体远端,继之发展为惊厥。有局麻药大剂量、快速入血时,中枢神经兴奋会迅速转为抑制,出现呼吸抑制和衰竭。给药过速易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致惊厥剂量显著减少。此外,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都会降低局麻药的致惊厥剂量。PaCO2从25-40mmHg上升到65-81mmHg时,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甲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致惊厥的阈值剂量下降50%。中枢神经毒性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对羊的致惊厥作用的比较试验中,罗哌卡因的致惊厥量(60mg)和血药浓度(20mg/L)均高于布比卡因(45mg和14mg/L),即出现CNS症状以前动物可耐受的罗哌卡因的量较大。在妊娠羊的试验中亦存在此种差别。健康志愿者试验中用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罗哌卡因组12人中有9人耐受全量(150mg),耐受者的平均动脉血浆浓度罗哌卡因为0.55mg/L,布比卡因为0.30mg/L。而且罗哌卡因的剂量-反应曲线位于布比卡因的右侧,即引起此反应的罗哌卡因的剂量较大。说明在出现CNS症状之前人体可耐受较高血浆浓度和剂量的罗哌卡因。有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强度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4:2.9:1:2.9,而引起心血管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剂量比值为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2:2:7.1:2。这提示后三者的神经毒性均小于布比卡因,而除了利多卡因外,其他三个局麻药引起心脏毒性的剂量比中枢神经中毒剂量高一倍,在出现中枢神经毒性的同时要警惕发生心脏毒性的可能。 2.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 出现心血管毒性反应的血药浓度为致厥所需血药浓度的3倍,有报道布比卡因的中枢神经毒性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同时出现。局麻药可以和心肌钠通道结合,抑制心肌收缩和传导。其中布比卡因与钠通道的结合最强,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保证神经阻滞效果的同时又使其心血管毒性明显降低。 (1) 剂量依赖性 局麻药可产生剂量依赖性心肌抑制,与有Ca+2有关,干扰心肌内钙信号系统的传导,结合K+、Ca+2的浓度高于Na+。局麻药能够和心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抑制cAMP的形成,因此由布比卡因毒性反应引起的循环衰竭很难复苏。罗哌卡因致惊厥和致死亡之间的安全范围较宽,致心律失常作用较弱。给三组狗(n=6)静脉分别注入罗哌卡因(2mg/kg/min)、布比卡因(2mg/kg/min)或利多卡因(8mg/kg/min)直到发生惊厥。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惊厥量分别是4.9mg/kg和4.3mg/kg,利多卡因为21mg/kg。而后给予2倍和3倍惊厥量,布比卡因组的动物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均高。在健康志愿者的耐受性研究中,以10mg/min的推注速度给机体注入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至人体出现CNS症状或用至最大量(l50mg)。结果用罗哌卡因组大多数人可耐受全量,而布比卡因组12人中仅1人耐受,平均最大耐受量罗哌卡因组为124mg,高于布比卡因的99mg。罗哌卡因的心脏毒性明显小于布比卡因。局麻药引起心脏毒性所需的药物量大于CNS毒性的量,而心脏毒性的表现却往往早于CNS症状、动物和人体均如此。 (2)心脏毒性研究 从鼠和兔的离体心脏以及豚鼠心肌电生理研究可看出,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对心率、心肌收缩强度、房室传导抑制较弱,较少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且对出现毒性的离体心脏电起搏成功率高,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引起苯巴比妥麻醉猪心脏抑制的比率为4:3:1。心肌电生理毒性的三药之比为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利多卡因=15:6.7:l。心肌单次收缩弹性研究表明局麻药克分子心肌抑制效能布比卡因:左旋布比:罗哌卡因=2.1:2.2:1。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麻醉强度(布比卡因:利多卡因=1.3:1)校正后,两药的毒性比为1.7:1,即罗哌卡因致心律失常强度约为布比卡因的一半。心衰复苏后,血浆未结合浓度布比卡因为5.7μg/ml,左旋布比卡因为9.4μg/ml,罗哌卡因为19.8μg/ml。狗实验静注局麻药致心衰,采用相同的复苏规程,不成功的复苏率布比卡因为50%,左旋布比卡因为30%,而罗哌卡因则为10%。 人体研究中,罗哌卡因组QRS间期延长较短,且心动超声图示罗哌卡因对心脏抑制作用较布比卡因小,有6例关于罗哌卡因(75-200mg)意外进入循环的报道,2例出现惊厥,但没有出现心肌毒性。QTC延长是室颤先兆,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QTC的影响无差外,个别病人用75mg布比卡因延长较左旋布比卡因QTC延长明显。 (3)心肌毒性发生机理 钠离子通道含一大α亚单位和1~2个较小β亚单位,α亚单位具有4种同源异构体,即Domain 1~4,每个Domain中又含6个Segment。局麻药所抑制的心肌门压钠快通道,主要结合部位在α亚单位Domain 1,4的Segments 6区。钠离子状态有静息、开放和失活状态。在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钠离子通道短暂开放,细胞外钠离子进入细胞内,细胞膜去极化,钠通道失活,钠离子流停止,钠通道恢复到静息状态。对于电压门控通道的影响均可改变神经细胞的兴奋和传导。 跨膜电位可直接影响钠通道的构像,从而影响其与局麻药的亲和力。局麻药对钠电流的抑制增强了重复性去极化,这种现象称为“使用依赖性”阻滞,主要是由于开放和失活的通道对局麻药的亲和力比静息状态高而导致重复去极化,增加了局麻药遇到开放和失活通道的可能性。 布比卡因对钠通道的结合最强,布比卡因对钠离子通道的阻滞呈“快进-慢出”方式,与通道失活状态的结合迅速持久,影响钠通道的恢复,罗哌卡因对此通道的结合作用相对较弱,解离较迅速。两药对心肌钾离子通道(kp2)和鼠心肌L型钙离子通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罗哌卡因的抑制强度均较布比卡因弱。心肌毒性也可能与干扰心脏线粒体的能量代谢,进而抑制心脏功能致循环衰竭有关。两药均可使鼠心脏线粒体中氧化与磷酸化脱偶联,相等的浓度下(3μmol/L)布比卡因可完全抑制ATP的合成,而罗哌卡因只抑制40%。大分子布比卡因心肌毒性大,抑制细胞内cAMP的合成。总之,罗哌卡因毒性与布比卡因相比:①动物和人体对罗哌卡因的耐受性较好,出现室颤、窦缓的机会少。②罗哌卡因过量引起的心搏骤停药物和起搏复苏效果较好。③罗哌卡因不增加妊娠动物的心肌毒性。 表 脊麻后短暂神经症状(TNS)的发生率
二、局麻药毒性的防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