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专家评述

最佳硬膜外麻醉操作规程探讨

时间:2010-08-24 09:05:57  来源:  作者:

A Discussion about the Standard of Epidural Anesthesia<?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李茂兵 Maobing Li 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浙江311600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 Jiand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 Zhejiang 311611

  对于符合硬膜外麻醉(以下简称硬麻)适应症的患者,麻醉科医生总希望麻醉效果最好,患者感到最舒适,而麻醉并发证最少。
  影响硬麻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穿刺点的选择以及局麻药的容积和剂量;病人的体位、药液的种类、药液的重力作用、注药的速率以及置管的方向和方式在临床上也可观察到一些影响
[1];穿刺路径、穿刺针头斜面方向以及穿刺次数的多少则影响到穿刺的损伤程度;另外,适时适量的静脉辅助用药则可让患者感到更舒适
  本文试图探讨如何使硬麻主要操作步骤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一、   开放静脉输液通道,作好急救准备

二、   体位
  
硬麻的常用体位是侧卧位[2]。孕妇硬麻一律取左侧卧位,因其妊辰子宫在不同程度右旋[3]。麻醉试验剂量一般是在硬麻穿刺成功后仍保持侧卧位时注入的,考虑到药液的重力影响,若是身体一侧部位的手术,摆麻醉体位时,手术侧应在下方,如阑尾切除术的麻醉体位应取右侧卧位。高位硬麻应取左侧卧位,因为医生持针穿刺时,左侧卧位比右侧卧位要相对顺手。
  在手术开始前可通过调整体位来阻滞平面若为左(或右)侧手术,则将体位调治左(或右)斜位;或阻滞平面低(或高)与手术部位,可视情况追加局麻药后将体位调至头低脚高(或头高脚低)位。这同样是利用了局麻药的重力作用。

三、 穿刺点的选择 
  以手术部位的中心为依据,根据脊神经的体表分布规律,选择相适应的脊椎间隙进行穿刺。

四、 无菌术
  
硬膜外腔严防感染,硬麻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例如,医生的有菌部位和有菌物品不越过麻醉包上方;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半径至少15cm;消毒钳尾端应高于头端,防止消毒液回流;还要常规铺无菌巾等。 

五、 穿刺路径
  
硬麻按穿刺路径分为正中法、侧入法和正中旁法[4]。正中法对韧带的损伤相对大一些,故应尽量采用后两种方法。穿刺前可估计患者适合何种穿刺路径,尽量减少因更换穿刺路径及穿刺点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六、 穿刺针头斜面方向
  
该因素易被忽略,但他对麻醉后腰痛确有一定影响。穿刺针头斜面在最初穿刺的2~3cm内与身体纵轴平行,估计到达黄韧带时将穿刺针旋转90°至斜面与身体纵轴垂直,这样即可减少穿刺针对组织的切割伤,又可在随后的穿刺中体会到穿过黄韧带的突破落空感。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在到达硬膜外腔后才旋转穿刺针,因为此时穿刺针可能已顶住硬膜,针体旋转可能刺破硬膜。 

七、 判断硬膜外腔的方法
  阻力消失法是判断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的最主要的方法,另外还有负压法、正压法[4]。每种方法都无特意性,符合的指征越多,穿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阻力消失包括两层含义:①穿刺针穿过黄韧带时有突破落空感;②用玻璃注射器注入气水混合液时几乎感觉不到阻力。注意,硬膜外腔以少注入空气为宜,因为空气团块可能影响局麻药扩散,也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空气栓塞。

八、 用药 
  联合用药,即将长效和短效局麻药及其效快和起效慢的局麻药相混合,以求取长补短。
  局麻药中常规加用肾上腺素,浓度为1:200,000。
  应用碳酸利多卡因来缩短起效时间,延长维持时间及增强阻滞能力。
  低温局麻药具有显效时间短和镇痛时间长的优点,但他亦是引起寒颤的原因之一,故不主张应用。<?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九、 置管前注入试验剂量 
  确定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可以先注入试验剂量后在置管,这样做有几点考虑:①注入试验剂量后,硬膜外腔被相对撑开,硬膜外腔导管可相对通畅的置入;②缩短麻醉操作时间,减少手术医生的等待时间,尽快消除患者的不舒适感和不安全感
[2]③注入试验剂量后,将针体旋转180°再置管,可求得更广泛的阻滞平面。因为硬膜外腔已被相对相对撑开,故穿刺针旋转时刺破硬膜的机会应不存在,但亦应注意防止移位太大。对于情况差的患者,仍以置管后在注药更为安全[2] 

十、 置管方法 
  导管置入硬膜外腔方向与针体方向之间的夹角应≥90°,以便导管相对通常地置入。医生可将导管有弧度的尖端对准针头斜面置入,以期控制置入方向,使其置入在硬膜外腔的中央位置。置入硬膜外腔的导管长度以
3~5cm为宜,太短退针时易被带出,太长易发生扭折、盘旋、偏向一侧,甚至穿过椎间孔而入椎旁[2] 

十一、测试阻滞平面的方法 
  硬麻神经阻滞的先后顺序为:交感神经、温度感觉、疼痛感觉、触觉、肌肉运动、压力感觉,最后是本体感觉的阻滞
[1]。体表痛觉显著减弱的范围即阻滞平面[1]。测试阻滞平面的方法有针刺法、冷刺激法及其他客观测试方法等[4]。其实,冷刺激法中测试患者的温度觉是不够准确的,因为依据神经阻滞顺序,交感神经阻滞后体表血管扩张,患者会感到身体相应部位发热,但随之温度感觉又被阻滞,患者就不易分辨出温度的差别。硬麻最主要的目的是痛觉阻滞,所以针刺法是测量阻滞平面最直接最使用的方法。
  
针刺法要用较粗钝的针头,测试时以针尖压凹皮肤为限,不可过于用力,亦不可快速针刺,以免刺破皮肤引起出血和增加患者的痛苦。 

十二、预防性静脉辅助用药 
  有些手术单纯硬麻难以让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期,例如,患者因惧怕手术表现得过分紧张,硬麻后发生局麻药的寒颤反应或毒性反应,硬麻阻滞效果不完善,术中因牵拉反应而致患者恶心、呕吐及心跳骤降等。在临床麻醉中还可观察到这一现象:当患者已出现诸如牵拉反应等表现时在静脉辅助用药,其剂量往往明显高于预防性用药。所以,如果无禁忌症,可在测试到阻滞平面后静注适量镇静药或神经安定镇痛药,如安定、咪唑安定、杜氟合剂、氟芬合剂、杜非合剂等。
  凡事预则立,不予则废,麻醉科医生的智慧何止体现在这一方面呢?

参考文献

1、 盛卓人,况铣,李文硕,主编.临床麻醉学,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6 , 97 : 93-98
2、 刘俊杰,赵俊 , 主编.现代麻醉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 39-641.
3、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1.4、 黄盛辉,主编.实用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1,76-78,131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