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麻醉药和辅助药 对于瓣膜病患者, 只要维持上述血流动力学水平, 用何种麻醉药并不重要, 可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和麻醉医生的使用经验选用某些药物。常用芬太尼、乙咪酯(仅用作诱导)和包括N2O在内的吸入麻醉药。体外循环中或后不用N2O, 以防残余气体在体循环内扩张导致气体检塞。大多数患者(包括体外缩砷中)吸入小剂量(1.0-0.5MAC)异氟醚、地氟醚或七氟醚以帮助意识消失。需早期拔管的病人可用瑞米芬太尼(remifentanyl)以助镇痛。术前用药常选咪达唑仑, 术中也常用。体外循环后, 希望早期拔管者咪达唑仑的使用要限制。此类患者术后, 常选用异丙酚镇静直至拔除气管导管。在没有其它更好的麻醉药前, 可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来达到所需替代动力学目标。 抗纤溶药可降低瓣膜手术的失血量和输血量[6]。抑肽酶多用于大出血、危险性高的病人, 例如再次心脏手术患者。氨基己酸可用于所有瓣膜手术患者。体外循环结束后, 纠正激活凝血时间仍存在过度出血时, 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可能有效。<?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七、术后镇痛 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使其能早期活动, 瓣膜手术病人无蛛网膜下腔注射禁忌症并且希望术后8小时内拔管时[7],可鞘内注射无防腐剂的吗啡10μg/kg。文献报道这一方法可提供非常良好的镇痛, 但可能延长拔管时间。 八、争议的问题 1.微创心脏手术: 正引起极大关注, 已成功用于瓣膜修补术, 并且有资料证明, 微创手术与传统操作相比可减轻术后疼痛[8]。然而并非所有权威均认为微创技术经济和安全。与传统技术相比, 微创技术耗时长, 对技术设备要求高, 并且多用于危险性低的患者[9]。 2.Ross技术: Donald Ross由于改良Ross技术而闻名。他用患者自己的肺动脉瓣替换其病变的主动脉瓣(自体移植), 然后再植入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肺动脉瓣。主要优点是术后病人不需抗凝, 移植的主动脉瓣不会被排斥, 并且在儿童, 移植的主动脉瓣还会随身体发育而增长; 主要缺点是操作困难和需要移植同种异体肺动脉瓣。后一种缺点是相对的, 因为肺动脉瓣异体移植比主动脉瓣异体移植或主动脉换瓣术容易得多。目前Ross技术仅用于婴儿或儿童的AS 及要避免抗凝的主动脉瓣再次手术的成年病人。Ross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少, 所以还需进一步外科研究。 总之, 随着外科和麻醉技术的发展, 心脉瓣膜手术已向更安全、微创的领域发展, 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已日益被临床关注,例如二尖瓣修补术上, 使得瓣膜病变患者能较早接受治疗, 住院时间缩短且效果更好。TEE是即刻判断手术结果的关键工具, 使得手术缺陷能在病人与体外循环机脱离前纠正。对于瓣膜手术, 只要麻醉医生维持适合瓣膜病理学的血流动力学, 几乎任何麻醉药都能成功使用。抗纤溶药能安全有效地减少出血量和输血量。临床医疗上的改革(如微创手术、神经轴镇痛、瓣膜修复术等)给外科和麻醉医生带来了挑战, 也使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可能。 参 考 文 献 1. Tribouilliy CM,et al. Circulation 1999;99:400-5 2. Orlowska B, et al. J Heart Valve Dis 1998;7:586-9 3. Sheikh KH,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1999;15:363-72 4. Mishra M,et al.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1998;12:625-32 5. Movsowitz HD, et al.J Am Soc Echocardiogr 1994;7:36-46 6. 6,Rich JB. Ann Thorac Surg 1998;66:s6-11;discussion s25-8 7. Chaney MA, et al.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1999;113:574-8 8. Walther T, et al. Ann Thorac Surg 1999;67:1643-7 9. Cooley DA. Ann Thorac Surg 1998;66:1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