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ning Medical Students' Quality with Teaching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田 鸣 主任医师 副教授 医学博士 陶 星 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50 Ming Tian, MD, PHD and Xing Tao, MD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0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务工作者所肩负的神圣使命。“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是每个医学生都应牢记的誓言。医学人才不但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健康的体魄,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的管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等。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医德教育对培养医学生的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能进一步在讲授专业理论课的同时注重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将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定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医学专业课的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真正培养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合格医学生。 “心肺复苏”是外科学总论中一个重要的课程,也是每个医学生的必修课。掌握好该课程的内容是为将来提高对心跳骤停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为培养医学生的责任心、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协作精神等指明方向。因此,心肺复苏授课的内容和要求是突出反映对医学生能力和素质教育的一个实例。 心肺复苏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复苏的概念及意义,熟悉心跳骤停的判断,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技术,并了解心肺复苏救治的程序和步骤,了解心肺复苏后处理的原则。课程分为理论课(2学时)和实习课(3学时)两部分,理论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重点阐明基本理论,关键治疗技术的要点。实习课通过观看示教片和人体模型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生命支持的方法。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以维持脑、心等重要器官的灌流和氧供并最终恢复脑功能。现今将其分成初期复苏(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后期复苏(后续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和复苏后处理(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 PRT)三个阶段。心跳停止后4分钟内开始初期复苏,8分钟内开始后期复苏的成功率高。 BLS是学生掌握的重点。目的: 迅速识别判定心跳骤停,判定要求简捷、迅速、果断,并立即通过CPR技术支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CPR技术即“ABC”,A-确保呼吸道通畅,仰头抬颏法; B-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 C-循环,胸外心脏按压。BLS的特点是在无任何特殊设备的条件下徒手操作,时间是成功的关键。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BLS方法以及“ABC”的原理和要领。同时要树立学生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现疑似心跳骤停的患者就要立刻毫不犹豫地独立承担起抢救生命的重任。在判断是否发生心跳骤停时,不但要求学生具备娴熟的专业技术,还要具有镇定、果断、独立处理紧急事件的心理素质,以保证在几秒钟内作出决定。心理素质差者会不知所措、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