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综述与讲座

麻醉与病毒感染

时间:2010-08-23 17:13:40  来源:  作者:

Anethesthesia and Virus Infection<?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陈秉学 
林世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Binxue Chen and Shiqin Li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fr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sence of virus infection interrelate in anesthesiologists and patients during anesthesia period, prevention should be more focus on. As reported and the SARS attack and spread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his year. Some of anesthesiologists have been infected when they rescued patients by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On the other hand some reported, the patients were suffered from virus infection via anesthesia procedure or anesthesia equipments. It is important to emphasis all of anesthesiologists with self-protection, with non-infection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for the patients. The virus and bacteria filter will be the important way to keep out of bacteria and virus from patients and anesthesia machine for avoiding infection, when any anesthesia procedure are performed.

近年来,在医疗从业人员中,病毒感染成为一种严重的职业性危害。麻醉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接触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分泌物等体液,属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携带病毒的麻醉医生也可能通过医疗接触传播疾病,造成院内交叉感染。所以,认识麻醉过程中可能产生病毒传染的情况,切实做好防止病毒交叉感染的工作,不仅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健康,也有利于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一、 麻醉人员与病毒传播的关系
  (一) 病人传染给麻醉人员:
  1995年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CDC)报告[1-2]: 美国有46名医务人员因工作而感染上HIV,这些被确诊的人中有98%是由于操作过程中皮肤受损而接触了带有HIV的血清或体液而受感染的,其余的则是通过粘膜接触所致。一份报告1.5 million美国人感染HIV,是导致15-45 岁美国妇女死亡因素之一[2].
  另有报告[3-4]显示,麻醉医生在为144例感染HIV病人进行椎管内麻醉或全麻的过程中,出现麻醉者针刺损伤的有6例。调查同时显示[5],40-60%的医院对此并无足够重视,72.3%的医院未进行HIV的术前检查。国内文献尚无这方面的报道。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感染后对人体的危害大且不易治愈。前苏联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不论是在乙型肝炎高发地区还是低发地区,麻醉医生HBV感染率和携带率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的志愿供血者。另一调查证实[5],麻醉工作者与接受麻醉者之间确实存在着HBV双向传播的问题。麻醉医生HBS标志物阳性率在各个国家差异很大,低的为3.4%(挪威),美国纽约却高达48%[6-7]。余金甫[8]等人对湖北医学院附一医院麻醉科人员进行调查,HBV感染标志物RR阳性率为37%,均高于手术室护士(14.3%)和普通人群(15.9%),相对危险性高达3-4.3倍。上述研究均认为,麻醉从业人员高HBV感染率与经常接触HBV病人的血液和分泌物有关,是职业性传染的结果。
  SARS病毒传染(麻醉)医生: 2003年2月11日,广东发现首例 “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AP) 局部地区流行, 导致305例发病, 其中医务人员受感染发病105人。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病情发展迅速,少数患者很快发生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而需要气管内插管、 人工呼吸抢救。面对AP, 受感染人员大多是呼吸内科, 传染科以及急诊科的医务人员。一位年轻的麻醉科医师在为病人作气管插管时, 因病者突然咳嗽, 呼吸道内分泌物喷至麻醉医师头面部, 虽然这位医师已带上二个四层纱布的口罩, 亦不能抵挡防御病毒的传染, 两天后即病发, 高热, 诊断出为 “非典”隔离治疗。 另一位麻醉医师也因急救病人而受传染隔离治疗。目前特别是北京、广东、山西、河北、内蒙及广西等16个省市以上发生“非典”病人,医务人员比例最高。
  这种“SARS”病毒传播所致肺炎, 通过病人传播给医务人员, 其后在医务人员之间相互传染的现象据称 “百年罕见”。
  (二) 麻醉人员传染给病人:
  麻醉人员可将传染性病毒传染给病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健康服务中心的一位麻醉医生在患急性丙型肝炎的前三天为一位老人进行了麻醉操作,8天后,病人发生急性丙型肝炎。对医生和病人进行血清学检查,证明病人的丙型肝炎是由医生传染。 另一调查表明,麻醉医生和护士在临床操作中可以传播病毒性疾病,造成病人的院内感染[6, 9]
  (三)  通过器械传播:

  病毒可以通过麻醉器械在病人之间传播。Phillip[10]通过对消毒过的喉镜片、柄进行可见性或隐性的血迹检查,发现46%呈阳性。而且下午备用的喉镜片、柄的阳性率更高。并指出,麻醉器械血迹的存在是造成病人交叉感染的潜在原因。另有研究指出,麻醉人员可以通过医疗仪器如注射器、手套等造成HIV、HBV、HCV在病人之间的传染。

  二、预防麻醉过程中病毒交叉感染的措施
  (一) 麻醉人员的预防:
  英国国家卫生部要求对患者施行创伤性操作的医务人员如麻醉医生等必须进行乙型肝炎免疫,对于拒不接受者将采取限制工作范围或调离工作岗位等强制性措施。 伦敦市肝炎顾问主席、St Thomas医院病毒学教授Banatvala J.认为这项政策对于保护医务人员及其患者免受乙型肝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还认为,了解医务人员的免疫状况非常重要,应对相关医务人员定期进行传染性病毒的血清学检查。刘树合[11]等人总结HIV病人的麻醉,指出麻醉人员在术中应有防护意识及健全防护措施,如穿双层隔离衣、戴双层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等。同时应建立严格的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另外,众多研究指出,加强医务人员对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显得十分重要。麻醉人员不仅要保护自已,也要保护病人。
  (二) 病人术前检查:
  目前,世界各国的绝大多数医院尚未制定患者在住院或在接受创伤性操作前必须进行HBV、HIV和HCV的筛查政策。应该引起医院领导者在这方面的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以保证术前检查得以完善。
  但是在紧急性情况下,不可能进行传染性病毒的筛查,这就要求麻醉者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切实作好自我保护措施。对入室手术病人应了解是否有发热、咳嗽,并要求有肺部照片检查资料,以便加强防护。
  (三) 器械处理方法:
  做好器械的消毒和灭菌能够避免传染性病毒在病人之间的传播。气管导管、牙垫、吸痰管、面罩螺纹管、气囊等尽量采用无菌的一次性产品,做到一人一物一用。对喉镜、呼吸机能够拆卸的部分应作用到定期彻底消毒。
  (四) 使用麻醉机或呼吸机生物过滤器装置(人工鼻):
  生物过滤器可以有效地预防麻醉机或呼吸机不受细菌及病毒污染,尤其是防止麻醉机不可拆卸部分受到污染及消除潜在性病毒, 避免麻醉机成为一个感染源的场所。这是预防与消除医院内交叉传染的重要措施。 
  国内已经有报道应用生物过滤器之后, 医院的下呼吸道感染率明显下降。[12]
  Mallinkcourt (Tyco公司)及PALL公司的二种过滤器具有较独特的孔径很小的褶膜型过滤器,可有效滤除细菌和病毒,滤除率大于99.999%,它不但阻止细菌污染呼吸回路,也可防止呼吸回路内病毒逆传给病人,同时,有湿化吸入气体的作用。研究表明: [12]麻醉机使用该过滤器能有效降低全麻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同时保护麻醉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可以想象,它对防止传染性病毒的传播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抗击SARS病毒流行期间, 尤其在抢救SARS病人所用的麻醉机、呼吸机,一次性应用生物过滤器装置,更具有特殊意义。过滤器清除细菌与病毒的标准要求,见下表。


  
总之, 病毒感染是当前医院中存在交叉感染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全国抗击“SARS”战斗中,麻醉人员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 既要保护好自已, 同时也要保护您的病人及其他人群。即便在战胜“SARS”之后, 也应认识到病毒性传染是长期存在的, 通过这次抗击SARS的经验教训,使我们麻醉医护人员认识到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做好预防消毒工作。未达到消毒要求或防感染处理的麻醉器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感染源。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参 考 文 献
1.  Eriguchi M, Takeda Y, Fujii Y, et al. A survey on surgeons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in the care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Japan. Biomed Pharmacother. 1995,49(4):211-214.
2.  Griffis CA. Implications of recent antiviral pharmacology to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al HIV transmission in anesthesia clinical practice. AANA J. 1996 Dec,64(6):525-7 (UCLA, USA).
3.  Halpern S, Preston R et al. HIV infection in the parturient. Int Anesthesiol Clin.1994 Spring, 32(2):11-30.
4.  Cody SH, Nainan OV, Garfein RS, et al. Hepatitis C virus transmission from an anesthesiologist to a patient. Arch Intern Med. 2002 Feb 11, 162(3):345-350 sara.
cody@hhs.co.santa-clara.ca.us
.
5.  Griffis CA.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al transmission of bloodborne diseases in clinical nurse anesthesia practice. CRNA 2000 Feb, 11(1):2-7 .
cagriffis@aol.com
).
6.  Greene ES, Berry AJ, Multicenter study of contaminated percutaneous injuries in anesthesia personnel.  Anesthesiology 1998 Dec, 89(6):1362-1372.
7.  Greene ES, Berry AJ, Arnold WP et al,: Percutaneous injuries in anesthesia personnel. Anesth Analg. 1996 Aug, 83(2):273-278.
8.  
余金甫, 王维瑜, 郁品娟等. 麻醉医生感染血清标志物RR的调查. 湖北医学院学报,1989年, 第10卷, 第1期.
9.  Abouleish AE, Berman JM.et al. Transfusion vs anesthesia-related hepatitis. JAMA 1996, 7;275(5):361-362.
10.  Phillips RA, Monaghan WP. Et al: Incidence of visible and occult blood on laryngo-scope blades and handles. . AANA J 1997 Jun, 65(3):241-246.
11.  刘树合, 徐介萍, 白兰菊. 艾滋病病病毒感染者手术的麻醉体会.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0, 20(5).
12.  吕立波, 金志强. 生物过滤器预防全身麻醉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 8(3):143-144.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