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术中知晓的临床表现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意识存在但无痛觉 如果病人仅仅意识存在,并无疼痛或其他不适,一般病人尚可接受。但肿瘤病人或其他思想高度紧张的病人会出现恐惧、焦虑、烦躁及抑郁等表现。单纯神经阻滞或过浅全麻联合神经阻滞下病人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2. 无意识但有痛觉及其他不适 病人在全麻药的作用下意识消失了,但痛觉等感觉尚在,受到刺激时被“唤醒”。如单纯静脉异丙酚麻醉下病人意识消失,但手术切皮病人立即出现逃避反射。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单纯全麻或全麻联合阻滞不全的神经阻滞麻醉下,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1)有肌松全麻 由于肌松剂的作用,病人的逃避反射被阻断,如果病人有术中知晓,难以表现出来,只好忍受“凌迟”之痛。表现出流眼泪、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皮肤、汗腺、竖毛肌反应;血内源性阿片肽浓度升高等;麻醉深度监测指标(BIS、HRVI、LEC、AEP等)迅速升高。 (2)无肌松全麻 如果病人有术中知晓,除上述有肌松全麻的临床表现外,出现逃避反射、挣扎等反应,这些都是麻醉医师能观察到的。除了一开始就应做好麻醉工作、预防此类术中知晓发生外,应立即暂停手术,加深麻醉。 3. 意识、痛觉及其他不适均存在 除上述表现外,病人可呼痛。可发生在手术任何阶段,特别在单纯全麻手术快要结束时,麻醉医师为了追求尽快苏醒而过早停止给药,导致镇痛及镇静不足时。这是非常不应该发生的事,随着大众法律意识的增强,麻醉医疗纠纷可能会由此而起。 五、麻醉方法与术中知晓 1.神经阻滞 单纯神经阻滞下手术过程中病人完全清醒,始终术中知晓,只要病人接受,阻滞完全,也是很好的麻醉方法,如脊麻下下肢手术等。这种方法可节省麻醉费用,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2. 神经阻滞联合全麻 如病人不接受术中清醒,神经阻滞下加用较浅的静脉全麻,病人就可无术中知晓。如肿瘤手术、截肢手术、儿童、病人思想高度紧张等,这种方法目前最常用,也最受病人欢迎。 3. 全麻 单纯全麻下术中知晓的发生可能性最大。在吸入全麻药的呼气末浓度及血药浓度尚未达到有效浓度时就开始手术,切皮(引起体表痛觉)是外科手术操作中最强的诱发术中知晓的刺激,往往切皮时患者立即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六、术中知晓的危害 1.紧张、恐惧和焦虑 如果病人并无痛觉仅仅是意识存在,一部分病人可能会很紧张,对手术、环境的恐惧,形成焦虑、烦躁、术后抑郁甚至瞻妄等精神症状。 2. 疼痛反射 不论病人意识是否存在,如果痛觉存在,必然存在疼痛反射。全麻下术中内源性阿片肽的持续释放就表明痛觉的存在。 3.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术中知晓患者不可避免出现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荷、心肌耗氧增加、甚至心律失常等。 4. 唤醒机制 麻醉学先驱者在研究全麻深度时最早在实验室内对动物或志愿者进行研究,让研究对象先接受全麻,在没有外界刺激状态下,记录中枢神经状态,以此作为反映中枢神经被抑制程度的依据。但在临床上却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用实验室内获得的数据,给患者施以麻醉药物,明显太浅!而且手术过程中反映患者中枢神经状态的指标如脑电图双频指数、边缘频率等均不稳定。我们把生理学研究反射弧的理论用于全麻深度的研究,发现实验室内研究对象是在无任何其他刺激的状态下接受研究,而手术过程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情况则不同: 外科手术的操作,时刻都将痛觉、触觉、压觉、温觉、本体感觉等刺激向中枢传递。如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则形成一系列反射。表现最常见的逃避反射、交感反射等。全麻状态下,由于中枢抑制,这些反射则不能完全显示出来。生理学上神经细胞兴奋的特点是阈下刺激形成的局部电流可叠加,持续的痛觉刺激传入形成“易化”,使脑干网状结构、大脑皮层兴奋。这可能就是手术过程中反映中枢神经状态的脑电图指标不稳定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