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选择性肌球蛋白缺失性肌病: 一般说来,这一亚型较多出现在哮喘、器官移植和接受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身上[14]。实验发现大剂量激素能引起肌肉组织的去神经化并出现肌球蛋白粗肌丝的丢失[15]。Dubois 发现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类固醇受体增加,提出这可能是皮质激素容易导致肌纤维损伤的原因[16]。Faragher研究还发现废用使肌肉组织更易遭到循环内毒素的攻击[17]。而激素和肌肉组织废用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肌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因此激素、严重感染、神经肌肉阻滞和肌肉组织的去神经化(如轴突病变的多神经病)都会引起本类肌病。<?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③坏死性肌病: 这部分患者的肌病症状较为严重,出现肌肉坏死、肌肉纤维液化和嗜菌现象,甚至发展为横纹肌溶解。76%的此类患者CK水平上升[18],这类肌病可以由前两类肌病发展而来。虽然有些患者的感染症状不明显,但这还是被认为是感染的一种罕见并发症。 三、诊断 以上阐述了CIN和CIM的定义,病理特征和发病机理。但CIN 和CIM在临床上不易区分,均表现为肌肉无力和麻痹。任何原因导致的危重病,包括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都可引起上述二种并发症,它们可单独发生亦可合并发生。所以临床上我们先诊断此类疾病然后再将CIN和CIM进行细分。 1. 肌电图检查 电生理检查发现,肌肉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减小,最大收缩时运动单位数减少,出现自发电活动,如出现纤颤波、正尖波等。尚未发现明显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神经传导阻滞,如果出现,多提示有其他神经疾病的可能,格林-巴利等。重复电刺激检查没有发现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障碍[2]。 2. 血清肌酸激酶 血浆指标还不够敏感。多数患者的肌酸激酶水平正常,只有76%坏死型肌病患者的CK水平上升[18]。 3. 组织学检查(活检) 肌肉组织活检是目前鉴别CIN和CIM的唯一诊断方法,但它是侵袭性操作还没有可重复性。对于操作者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目前对肌病进行活检的最佳时间还没有统一,在不同的研究中病例和时间的选择都不尽相同。而且肌肉组织活检对CIN的诊断还不明确。 四、鉴别诊断 此类疾病需与格林-巴利综合征、肌无力危象、肉毒杆菌中毒、卟啉症、低钾血症和低磷血症引起的肌无力鉴别。 1.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脱髓鞘病变,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而动作电位波幅正常,而且脑脊液检查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易于鉴别。 2. 肌无力危象、肉毒杆菌中毒均为神经肌接头传递功能障碍,根据病史和肌电图易于鉴别。 3. 其他如卟啉症、低钾血症和低磷血症引起的肌无力,在纠正电解质紊乱后临床症状很快消失,而且血化验异常,易于鉴别。 4. CIN和CIM鉴别 由于CIN和CIM的临床症状酷似而且两者常常合并存在,所以将他们鉴别诊断十分困难。目前除了进行肌肉活检之外没有其他特异的方法来进行鉴别。一般说来,肌电图若出现如下现象提示肌病的可能性较大[3]: ①小的肌肉动作电位的同时,发现有正常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②小的、短暂的多相运动单位电位,重收缩时出现病理干扰相;③给予直接电刺激时,肌肉组织兴奋性降低或消失;虽然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缺失或波幅变小提示周围神经病,但不能排除有肌病的可能(CIN 与CIM 常合并存在)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对于诊断CIN 和CIM没有多大帮助。另外,肌病发生时,肌纤颤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肌酸激酶水平多正常,使得这些指标在诊断CIN 和CIM时没有多大意义。 五、治疗和预防 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该疾病还是预防为主。 1. 治疗方面主要是针对原发病和支持治疗。首先应该严格控制感染,同时应使用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的药物。其次还应该包括提高免疫,营养神经和肌肉组织,维持内环境稳定,加强物理治疗等等。 2. 预防方面对CIM的研究发现激素和肌肉组织持续松弛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肌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17]。在CIM的病因回顾性研究中发现肌肉组织的持续松弛是疾病发展的唯一因素,使用激素的种类和使用剂量在肌病的发生中不起主导作用,为维持肌松而使用的肌松药的种类在肌病的发生中同样不起主导作用[18]。因此应避免连续使用肌松药物,当必须使用肌松时建议间断给药,这样能使肌肉功能部分恢复,并能判断是否还要继续进行肌松治疗。有些研究建议在进行肌松治疗时使用外周神经刺激仪,使肌松的维持保持在最小的程度。 |